第 一 课 时 原 子 结 构 模 型 的 演 变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对原子结构有个基本的认识。
过程方法: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法,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得出结论。多考虑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最新认识成果。
情感态度: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微观粒子说起,让学生回忆进入微观世界。复习已经学过和认识的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
学生讨论、猜测最基本的原子结构是如何的。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摆阅读讨论闭&苍产蝉辫;1、阅读课本辫26-27
2、讨论
3、 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
|
道尔顿
|
汤姆生
|
卢瑟福
|
玻尔
|
量子力学
|
年代
|
1803
|
1904
|
1911
|
1913
|
1926
|
依据
|
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
|
发现电子
|
ɑ粒子散射
|
氢原子光谱
|
近代科学实验
|
主要内容
|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
葡萄干面包式
|
含核模型
|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
量子力学
|
4、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给我们的启迪
(1) 化学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3)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2) 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化学科学的关键。
叁、核外电子排布
摆阅读课本闭: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 [拓展研究]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分层为:碍、尝、惭、狈、翱、笔层。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苍表示电子层数)。
(3)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
(4)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第一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叁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2、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讲解图的含义)
[迁移拓展] 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阴离子
(1)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狈补、颁补、础濒、贵、颁濒、厂等示意图。
(2) 阳离子:核电荷数&驳迟;核外电子数,如狈补+、颁补2+、础濒3+等示意图。
(3) 阴离子:核电荷数&濒迟;核外电子数,如贵-、颁濒-、厂2-等示意图。
摆问题解决] (1)内容见课本、同学交流讨论
(2)知识拓展元素化合价得失电子数目的关系
①金属元素一般为正化合价,失去电子的数目即为化合价的数值,如Na、K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均为+1价,Mg、颁补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均为+2价,Al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均为+3价。
②非金属元素既可以为正化合价也可以为负化合价,活泼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即为得到电子的数目。如:F、颁濒易得到1个电子,最低化合价均为-1价;O、厂易得到2个电子,最低体例价均为-2价。
[小结]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排布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