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州 市 武 进 区 礼 嘉 中 学
科研手册
课题名称 “问题驱动”型高中化学“和学课堂”
的教学研究
课题组长 徐文龙
成 员 吴柯军、费金忠、汪萍琪、朱国英、诸燕
立项时间 2021年9月
课题级别 校级
结题时间 2022年7月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教科室
2021年 9 月— 2022年 7 月
课题研究制度
1、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选取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性、困难性、针对性、经验性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
2、教科室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方法,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3、所有行政人员都应参加1个课题组,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4、各课题组应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5、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每人每学期必须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6、各课题组成员要坚持记载科研手册,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阶段研究作准备。
7、学校要适时邀请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指导。
8、每学期未,课题组成员应对个人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评价,课题组、负责部门应对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
9、学校要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10、实行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对课题实验中成果显着的教研组或教师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奖励。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 名 | 徐文龙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6.03 | |||||
职务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 一级 | 现担 学科 | 化学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
现任年级 | 高二 | 所属教研组 | 高中化学 | |||||||||
通讯地址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联系电话 | 13912317535 | |||||||||
电子信箱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担任课程年级 | 担任学科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吴柯军 | 中一 | 高一 | 化学 | |||||||||
汪萍琪 | 中高 | 高一 | 化学 | |||||||||
费金忠 | 中高 | 高二 | 化学 | |||||||||
朱国英 | 中一 | 高叁 | 化学 | |||||||||
诸燕 | 中一 | 高叁 | 化学 | |||||||||
注:主持人限2人。
二、课题研究方案
研 究 背 景 及 价 值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己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加之,我校位于偏远的农村,教学设施落后,而且学生普遍学习意识比较差。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出“问题驱动”教学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困惑: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问题串”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来,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 “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出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层层关联的教学问题,课堂上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提出一系列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去发现化学规律,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够提出问题的能力。 |
研 究 目 标 | 1. 通过研究,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起到一定的帮助。 2. 提问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融入课堂。
|
研 究 内 容 |
以学科教学模式为研究重点,通过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促进所有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途径,构建科学实用的化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1、高中化学自觉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① 学生基础制约自觉学习活动的深入的研究 ② 缺乏证伪制约探究活动的体验的研究 ③ 教师引导不当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的研究 ④ 时空的限制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的研究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构建一套适应高中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① 创设情景诱发探究的研究 ② 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 ③ 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的研究 ④ 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探究的研究 3、研究在化学课堂探究性学习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 ①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②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层次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③ 对学生激励性因素的研究 |
研 究 方 法 |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老师的感受和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
|
实 施 步 骤 |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分为叁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21.9--2021.10):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体教育论》,明确课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论文,为形成本次课题的研究方案奠定基础。 2. 探究阶段(2021.11--2022.5) 按照提出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课堂如何提问,如何设置“问题串”的研讨活动,定期的组织组内人员进行研讨,分析自己的研究结果,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并将研究资料进行汇总,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 .总结阶段(2022.6--2022.7) 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整理实验资料,总结成果。
|
预 期 成 果 | 1.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形成课题研究结论。 2.整理研究期间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调查访谈记录等过程性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