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时间:2009.10.30 地点:高一(5)班授课人:武进区礼嘉中学吴燕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濒诲辩耻辞;像山那样思考&谤诲辩耻辞;的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画面上的动物是什么?&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狼。狼是一种凶险的动物,我们常把它看做是&濒诲辩耻辞;邪恶&谤诲辩耻辞;的化身。试想,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我们突然听到那么一两声狼的嗥叫,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害怕,恐惧,毛骨悚然&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
但有一个人却从狼的这一声嗥叫中,感悟到了某些深邃的东西,这个人是谁?(奥尔多利奥波德),对,他就是被称为&濒诲辩耻辞;近代环保之父&谤诲辩耻辞;的奥尔多利奥波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大师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板书:像山那样思考)
二、研习文本
1、初读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2小节,思考:这是一声怎样的嗥叫,这声嗥叫对于不同的生物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
明确:(1)狼嗥: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2)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
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一场撕杀即将上演;
对于郊狼,(它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是彻底地清扫战场,绝不浪费;
对牧牛人,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
对于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打狼。
这些,在作者看来,仅是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是浅层的意思。
(板书:鹿&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猎人 希望 恐惧)
而在它后面,却隐藏着更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谁知道?(&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大山)
(板书:大山)
2、精读文本
文章最后一小节说道:&濒诲辩耻辞;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谤诲辩耻辞;
快速阅读4—9小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对狼有一种怎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有没有转变?(请用相关的语句说明)
(2)作者从一只垂死的狼的眼睛里发现了新的东西,&濒诲辩耻辞;新的东西&谤诲辩耻辞;指什么?
(3)如果狼消失了,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明确:(1)以前: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后来:作者从一只垂死的狼的眼睛里发现了新的东西。
明确:(2)从前认为自然界是被人类明智而高效地利用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濒诲辩耻辞;善&谤诲辩耻辞;,这种&濒诲辩耻辞;善&谤诲辩耻辞;即是认为狼的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们有用的鹿,该杀。用文中的话说&濒诲辩耻辞;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新的东西: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3)课文7、8小节
明确:狼是自然界中的一员,是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狼的消失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狼少&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鹿多&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草光树死&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食草动物灭亡&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山秃),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类。(狼的消亡=人类的灭亡)
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经验。&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这声嗥叫也是作者充满生态忧患意识的大声疾呼。
(板书:充满生态忧患意识)
2、研读文本
可悲的是,这一层意思,大山读懂了,因为它长久地、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而我们人类却极少有人领悟,所以,作者希望我们不要再用人类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而要&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像山那样思考&谤诲辩耻辞;
齐读最后一小节,品味:
(1) 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应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2)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提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荒野中的各种事
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
明确:这是梭罗的名言,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存在着一种自足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它体现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特性。它有天然的活动规律和生态法则。这些对于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3)结合全文,领会&濒诲辩耻辞;像山那样思考&谤诲辩耻辞;的内涵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告诉我们要重新审视自然,珍爱自然,当我们在大肆索
取和粗暴地对待自然时,大自然也在悄悄地惩罚人类。人类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明天的山才会更青,明天的水才会更美。只有“像山那样思考”,才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现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
的诗意表达。从生态伦理、生态和谐的角度来看,人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山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与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并无二致。我们要像山那样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等一切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叁、拓展延伸
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如何相处,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