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初高中生物衔接&苍产蝉辫;搞好高中生物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生物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从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的衔接进行剖析;从高中教师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生物的方法和做法。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生物
随着初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初高中教学的分离导致教学衔接问题成为影响中学生物教学效果的因素。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生物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生物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仅是高中的事,初中的送也很重要。初中教学对象广泛,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尤为重要;此阶段是启蒙、基础、养成的学习习惯、掌握的学习方法对高中有重要影响。没有好的初中基础,不能学好高中生物。但现实情况是,我省初中生物初二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查,到高一接触高中生物,时间上初叁是一断层;高中考查方式为闭卷,又是一断层。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正视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做好高中的接。具体地应做好教学目标及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一、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衔接
(一)明确课程标准的衔接
1.课程理念: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
2.课程目标: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苍产蝉辫;
3.内容主题上的互补和递进&苍产蝉辫;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较为深入。
(二)理顺生物教材的衔接
1、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初、高中教材中生物知识的继承和衔接
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8个单元。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① 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与现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新教材删去了人体内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气体的交换、卵式生殖等内容。对于生物的进化,新教材删去了初中已经学过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主要讲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苍产蝉辫;
② 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还充分考虑对初中某些知识的加深和完善。在体液调节部分,教材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初中已经学过的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名称、产生的内分泌腺和主要的生理作用,再讲述初中未学过的激素及其他内容;神经调节部分也做了类似的处理。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设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章简要讲述了一些最基本的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在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将该知识加以承继,深入学习遗传学的原理和两大遗传基本规律。此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与环境等方面也均在原有的初中基础上加以完善和加深。
③ 高中生物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过,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在辨别原核和真核生物时,尤其是辨别细菌和真菌,就要联系到初中教材中学过的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各自的代表。
通过对比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可知两者目标层次的不同,自然导致了学习手段,教学走向的差异。
二、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和学生心理的衔接
从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分析: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由此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例如从概念的学习上来说,概念的分类能力不同。初、高中生的相应能力可以分为四级水平:一级水平——不能正确分类,也不能说明分类的根据;二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确切地说清分类的根据;叁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仅能从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或功用特点来说明分类的根据:四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并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对有关概念的分类水平处于从第叁级向第四级过渡的状态中;高中学生对概念的分类水平达到第四级的居多,所说明的分类根据能揭露事物的本质,理论性较强。所以,高中学生所掌握的概念,逐步摆脱了零散、片断。而趋向形成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
从生物概念的学习过程分析,也是可分为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这些都说明了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身心方面的差距。所以依据学生心理,在高一生物课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提高生物学素养非常必要。
从生物概念的学习过程分析,也是可分为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这些都说明了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身心方面的差距。所以依据学生心理,在高一生物课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提高生物学素养非常必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生物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生物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生物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苍产蝉辫;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从高一第一堂生物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苍产蝉辫;总之,初高中生物的教学衔接问题,生物启蒙教育向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物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生物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