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
——2015——2016学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自2013年12月立项以来,已经进行了为期一年半时间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扎实有效推进本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课题实施的实际,制定2015——2016学年度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教学创新是课堂改革永恒的主题。本学年,本课题组将进一步加强课题组建设,完善和落实课题研究制度;认真总结已有研究经验,积极做好课题中期评估;组织课题组围绕课堂教学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以“过程思想”为核心的文献资料研究;进一步加强实施“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开展过程性评价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和提炼基于过程思想实现教学创新的具体策略和基本模式。
二、研究目标
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过程思想”对当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
引领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促使课堂教学改革有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
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高效学习,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
引领学校广大教师以优化教学过程为重点,不断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导作用。
叁、研究内容
1.进一步加强对过程思想的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基于过程思想实现课堂教学根本性变革的理论研究。过程思想以其生命性、创造性、综合性等特征,为课堂教学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都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学创新。
2.进一步加强实施“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案例来源于叁个方面:一是本课题组成员开设的研究课、实验课和公开课;二是本校教师开设的常态课、公开课;叁是本校和校外老师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包括参加“一师一优课”评比在网上的“晒课”。就方法来说,依照案例研究“六步操作法”实施,即:确定研究专题(问题)、选择执教内容、带着目的观察、畅所欲言探讨、着眼达成改进、理清主线观点。就学生的学习习方式来看,重点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运行。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开展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制定体现过程思想、教学创新的评价标准,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过程性要素,促进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教学创新;引领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研究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施步骤
2015年9、10月:收集和整理自开题以来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总结和提炼前阶段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形成中期评估报告。
2015年10、11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课题中期评估;根据专家意见,调整、制定和细化下阶段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措施。
2015年11月—2016年1月,开展课题组建设,通过调整成员、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参观考察、完善制度等措施,提高课题组研究能力和执行能力。
2016年2月——6月: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的案例研究和过程性评价研究活动。
2016年7月——12月:收集研究材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做好本课题的各项结题工作。
五、具体活动安排
2015年8月份:聘请专家作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专题讲座(李万龙副校长)。
9月份: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部署课题中期评估要求,做好中期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调整和完善课题专题网站。
10月份: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课题中期评估活动。
11月份:开展“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为重点的对外公开课活动。
12月份: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外出参观考察活动。
2016年1—2月份:专家讲座(顾润生副校长);开展专题理论学习活动。
3—4月份:开展课题论文写作研讨活动,课题组核心成员确定论文选题,编写论文提纲;举行开题论证。
5—6月份:开展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为主题的课堂观察、评课研讨系列活动。
8—12月份:回顾、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查漏补缺,落实尚未开展但必须要完成的课题研究内容;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材料。
课题组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