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利剑老师讲《洋务运动》有感
吴明峰
首次认识赵利剑老师是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的个人成长,第二次见识到赵利剑老师的上课功力是在人教版必修—教师用书配套光盘中《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叁次即听其《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一课中他以重要历史人物为切入点,生成史料资源,创设情境,神入历史,不但在课堂上主导了学生情感,而且通过史料分析掌握了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洗礼,技能上得到提高,知识上得到巩固。而这背后,不仅仅是体现赵老师的语言及逻辑分析魅力,更反映出赵老师平素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短短四十五分钟列举史料包括图片、文字、表格等多种,来源有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析》、洋务大事汇、《试办织布局析》、《庚子西狩从谈》以及袁伟时的《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赵老师所在的北京四中是老牌的重点中学,生涯素质好,师生有良好的配合默契感,学生中不乏有对历史怀浓厚兴趣与深入研究者,而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却恰恰就在赵老师的史料设计与问题点评。
在重点中学各项工作更繁忙的前提下,赵老师仍能成为学者专家型的教师更难能可贵。尽管其成长经历有特别之处,但往往名家的发展道路中惊人类似的:
其一,对历史教学有极高的热忱与兴趣。因为乐在其中,所以他的课后阅读视之享受,而非负担;因为乐在其中,所以他可以用积蓄买书;因为乐在其中,所以他的课外研究是不计回报的。当然,赵老师身片名校,还有不甘人后的压力,成功后名利双收的必然结果,这些自不待说,本人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赵老师定无他虑,这些则可确认。
其二,研究学生学习的科学态度。一堂课的亮点、兴趣应该如何设计,这更多的要关注学生。能够把学生的底细摸清,一番深入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而赵老师做到了。高中学生的知识库已不再是一张白纸,如何避免照搬书本内容进行讲解,又依据课文进行知识提炼升华,这种有机结合赵老师已炉火纯青。
其叁,论从史出,重于从史,实中体悟真理。赵老师既是讲课,又是讲人,既讲史实,又是在讲现实,使人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