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课题组
陈&苍产蝉辫;洁
我校于2013年11月申报的省级课题《“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已经进入研究的第二阶段。为扎实有效推进本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2015年9月——2016年12月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教学创新是课堂改革永恒的主题。本学年,本课题组将进一步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一师一优课”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抓实教研组建设为基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提高语文老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二、具体活动安排
1.9月份:进一步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
2.10月份:上交课题中期评估的材料。&苍产蝉辫;
3.11--12月份: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听课评课,观测数据,及时反思。
4.1月份: 撰写个人研究体会。
5.3月份:开展教师论坛——构建高效和谐语文课堂。
6.4月份:备课组开展同课异构研究课活动。
7.5月份:开展关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观察研究活动。
8.6月份:收集材料,每个老师撰写阶段小结。
9.7—8月份:理论学习:参加常州市名师大学堂讲座
10.9月份:理论学习汪秀梅的《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和黄厚江的《语文的原点》。
11.10月份:开设优秀研究课展示活动并采集数据。
12.11月份:讨论结题报告写作提纲,上交各项材料。
13.12月份:完成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题组
高如玉
2013年11月,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小组立项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为扎实有效推进本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调查、讨论、协商的基础上,制定2015——2016学年度课堂研究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本课题组将进一步加强课题组建设。我们初中数学组以下两个意识为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意识——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好教学工作,认真落实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参与教研教改,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树立质量意识——要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思想,以成就学生,完善自我为目标,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学成绩。
二、工作思路: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认真开展集体备课课和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研组团队合作意识。
4.继续开展对青年教师的“磨课”活动,帮助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5.认真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本组老教师的带头作用。
6.深化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7.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8.立足课堂,在有效教学策略上深入实践与研究。
9.加强资料建设,资源共享
叁、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各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及时认真地填好《教研活动记录》《备课组活动记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规常抓,常抓常新。
向常态工作要质量,以作业规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教研组长要加强得组内教学工作的管理,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要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我校学生实际为宗旨,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从而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强化教研功能。
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5.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磨课”活动、师徒结对活动当作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途径,并作为教研组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内公开课活动要以青年教师为主,让他们在习惯于上公开课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提高上公开课的水平。一阶段下来从他们当中选出代表参加青年教师教学风采赛活动、与贵大附中教研活动等,进行较高层次的锻炼。
7.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安排的常规考试,试卷命题、批改等工作,由各年级组长负责工作安排,全组教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并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8.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并协助学校科研室搞好专题研究活动。在本组内,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主题和中心发言人,主题的确定切忌大而虚,倡导小而实,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中心发言人要做精心的准备,然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9.配合教导处、科研室做好一切教学科研工作。
协同教导处、科研室督促本组教师开展教学教研各项活动。做积极、上进、好学的教研团队。
初中英语课题组
周彩丽
本阶段,我校初中英语教研工作将依据区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和我校教科研工作安排,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继续深化“和谐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发扬务实求真的教学研究精神,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强化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效益意识,追求教学的优质化;优化教研活动方式,倡导教学与研究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区、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解放意识;优化区域交流的学习平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常州市素质教育督导考核,不断实现新跨跃。
一、指导思想
教学创新是课堂改革永恒的主题。本阶段,本课题组将继续加强课题组建设;组织课题组围绕课堂教学创新这一主题,完善课题设计方案,全面开展以“过程思想”为核心的文献资料研究,广泛开展以问卷、访谈为主要形式的调查研究,开展对教学过程组成要素的系统研究,以理清研究思路,提高全体老师的教学创新理念,明确课堂教学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创新。
二、主要工作
(一) 进一步加强中学英语课程研究,继续提高英语课程实施水平
1.深刻领会课改实质,把握课改方向。引导学科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和新教材,进一步探讨学科过程性研修方案,以案说理,以理导教,提升教师的个体反思水平以及开发教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2.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努力实施减负增效。组织教师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探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素质与能力,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加强英语学科教研网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创设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二)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1.进一步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归纳总结新教材中各板块教学思路与基本教学方法,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促进教师反思日常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深入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新课标和新教材中的重点和亮点,努力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2.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中学英语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围绕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组织多形式的各年段的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和专题研究活动。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逐步建构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框架。
3.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促进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并能影响和带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更好地依托“送培上门”,以点促面,有计划有系统地抓好教学基本功,促进其专业发展。
4.继续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听课、教学反思等常规工作的检查;督促教师切实抓好“课前”“课堂”“课后”“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重视强化其它环节的辅助作用。
(三)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研讨,继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专业理解,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探索,提升教学素质与能力;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正确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领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或围绕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叁、活动安排
2015年9月
1.组织召开初中英语教研组成员会议,学习学校省级课题研究计划,制订本阶段初中英语教研组课题计划。
2.初一英语教师参加区初一英语音标教学和衔接教学研究活动,交流教学举措,分享教学经验。
3.鼓励教师申报子课题。
4.周彩丽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5.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设计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6.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015年10月
1.相关教师参加区初叁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交流复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各年级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并作好活动记录。
3.相关教师参加区初二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研究新课改课堂教学。
4.组织理论学习。
5.张静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2015年11月
1.蒋素芬、恽亚娟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2.相关教师参加初一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研究新课改课堂教学。
3.组织做好教师论坛活动。
2015年12月
1.各年级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2.做好区级课题的申报工作。
3.李惠芬、沉敏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4.组织教师开展对外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
2016年2月
1.组织召开初中英语教研组成员会议,学习学校省级课题研究计划,完善本阶段初中英语教研组课题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初中英语七八年级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研讨活动,有效探讨新教法。
2016年3月
1.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初二英语教学同题异构活动。
2.各年级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并作好活动记录。
3.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
2016年4月
1.组织安排好初一英语教学同题异构活动。
2.周彩丽、韩健、钱雪英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2016年5月
1.组织开展初中英语小型专题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各年级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3.张静、吴丽敏、蒋素芬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2016年6月
开展文献资料研究,完善专题网站。
2016年9月
1.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区新课标新课程培训活动,整体把握新教材框架和特点,交流探讨新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策略,系统规划初中叁年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阶段任务。
2.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尝试教育理念要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3.周彩丽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设计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5.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016年10月
1.相关教师参加区初叁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交流复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各年级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并作好活动记录。
3.组织理论学习:生本教育、生本评研等。
4.蒋素芬、沉敏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2016年11月
1.李惠芬、张静等教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2.组织做好教师论坛活动。
2016年12月
1.各年级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2.恽亚娟、徐文伟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
3.组织教师开展对外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
初中理科综合课题组
杨玉峰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认真研究课题《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以学生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为核心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改进和完善教研方式,促进物理、化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教学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工作重点
1.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课程领导能力。基于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创设条件,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案例点评、网络教研、联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训活动,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开展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深度学习等专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3)立足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化学、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4)抓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开展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做好有关学校其他物理、化学、生物课题研究的服务和指导,加强课题组间的交流与研讨,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5)关注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地建设。引导基地学校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其提升示范与辐射能力。
(6)支持区名教师工作室活动,发挥区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名教师等的作用,为物理、化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7)总结课题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教师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物理、化学、生物专业期刊投稿或参加各项评比,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区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的影响力。
2.转变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构建区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动平台,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2)积极参与联校教研活动,开展“同题异构”和“主题研讨”等方式的教研活动。
(3)以校本教研为工作重心。据“常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和“常州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以开展专题研究为教研组建设的切入点,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推广校本教研经验和方式,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积极创建有个性的市、区先进教研组。
(4)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进行分析与反思,关注教师间差异,充分发挥这种差异的资源作用,了解教师发展中的需求,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
3.改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在认真分析和总结15届物理、化学学科中考的基础上,深度解读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并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初叁复习教学研讨,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考试说明之要求,探讨和研究2016届中考命题的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2)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重视对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着眼于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体现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特色和教育价值。
(3)积极做好物理、化学、生物的兴趣小组工作,争取在获奖学生的质与量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4.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赛课活动。以活动为平台,充分调动全区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5.开展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
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从常见的课堂教学现象入手,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梳理、聚焦问题,分析利弊,追查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和策略。
提出优化要素之间关系的策略。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创新系统。
叁、主要活动安排:
叁月份:
1.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专家专题讲座。
2.2015届初叁期末质量分析暨中考教师动员大会
3.周泳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
四月份:
1.协助教研协作片组织开展初叁物理、化学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2.初中理科“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吴东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
4.组织学生参加区航空模型比赛。
五月份:
1.制定课题设计方案。
2.做好初叁教学调研测试和试卷分析工作。
3.杨玉峰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
4.组织学生参加区车辆模型比赛。
六月份:
1.开展文献资料研究。
2.协助做好初中理科结业会考和初中实验考查等有关工作。
3.初一、二迎接期末考试。
4.做好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的有关工作。
5.进行本学期教研、科研工作的总结工作。
6.组织学生参加区航海模型比赛。
九月份:
1.各初中校开展校级初中生物教师优秀课比赛。
2.参加江苏省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观摩)。
3.吴小洋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
十月份:
1.初中生物“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开展区级初中生物教师优秀课比赛活动。
3.陈文南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
十一月份:
1.江苏省初中生物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淮安)
2.吴东、周文伟老师开设区级公开课
3.围绕课题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积极组织参加2015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学术年会、区中物、化、生会理事活动
2.张勇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
3.初中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活动相关工作。
初中文科综合课题组
李云波
一、指导思想
本教研组将按照市教科院、区教育局教研室和校教科室、教务处的总体计划和工作要求,结合省级课题《“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为契机,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引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发现、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群策群力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提高我校初中文科综合教研组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二、工作思路
1.以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实际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围绕我校省级课题《“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在之前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与整理,并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编。
2.开展课题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收集有关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问题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大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在提高大家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期望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教科研能力与水平。
&苍产蝉辫;3.组织教师撰写评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并积极参与年会及区级的各项评比,充实课题成果同时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苍产蝉辫;4.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借鉴别的学科与别的学校好的模式与做法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更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认真开设本学科的课型研究课,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总结出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推广使用。
5.认真组织开展好校公开课和对外公开课,把这些课的开设与常态课(推门听课)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备课与组内讨论打造学科特色课、精品课,避免教师上课的盲目与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苍产蝉辫;6.组织毕业班教师认真研究近叁年的中考卷,明确中考政治历史学科试题改革的方向,研究课改与考试的关系,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明确中考考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精选习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叁、具体工作安排
1.2015.9月份: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常州市2015年度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李云波老师开设观摩课,本组教师认真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2.2015.10月份:唐昊老师开设校公开课,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3.2015.11月份: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李秀老师开设实验课,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4.2015.12月份:组织本组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对外公开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初中政治青年教师“课型研究”主题教学观摩活动,探讨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5.2016.1-2月份:召开课题组会议,部署本学年课题研究工作。
6.2016.3月份: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
7.2016.4月份:贾银波老师开设实验课,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8.2016.5月份:做好初叁调研工作。
9.2016.6月份:组织本组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10.2016.9月份:李秀老师开设试验课,组织本组全体教师听课、评课。
11.2016.10月份:理论学习,围绕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教学论坛活动。
12.2016.11月份:推荐本组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对外公开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听课、评课。
13.2016.12月份:收集、整理课题材料,做好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