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正文内容
申报评审书
发布日期:2017-05-02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吴超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吴超、马继宗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申请日期              201612                
审批日期              20171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吴超
 
马继宗
 
37
 
32
中一
 
中一
政治
 
政治
礼嘉中学
 
礼嘉中学
教研组长
 
团委书记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吴超
中一
教研组长
政治
课题组组长,组织开展研究
马继宗
中一
团委书记
政治
课题组副组长,协调研究工作
 
尹建文
中高
副校长
政治
指导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王学群
中高
 
政治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秦建英
中高
备课组长
政治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孙晔
中一
 
政治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丁晓春
中一
政教处副主任
政治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龚静洁
中一
备课组长
政治
负责教学实践和资料收集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研究的原因
1、现实的需要:课改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相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重知轻能”“重智轻德”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疲于奔命”,求分数、比成绩,课程标准被束之高阁,教学中有“标”不依、执“标”不严、违“标”不纠的现象仍然此起彼伏。因此,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切实改变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对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的问题;切实改变叁维目标相互割裂的状态;切实改变不适应学生素养提升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教育部启动了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2、学生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现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进入二十一世纪,学会学习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高效率地处理信息以创造新的资源”的方法,这就要求受教育者要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追求更有效率的学习过程,达到更有成效的学习结果。
3、教师发展的需要: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从而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4、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完中,生源较差,学生普遍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在新一轮课改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校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
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扎根于教师日常的、扎实的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转变观念,学习先进的理念,从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教学能力。
2、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摆脱原有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旧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平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有利于推动传统课堂向“学堂”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打破传统学校课堂教学之多重壁垒,推动传统课堂向学堂转型,还其课堂本来面目,真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价值,从而通过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来提高教学效率。
4、有利于为同类型高中学生学习提供可实践操作的模式。除了一些较好生源的学校外,我省还有很多生源比较弱的学校,同样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对这样一类学校的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小他们的学习困难。
研究的基础
    课程改革在我校实施以来,教师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等意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方式出现变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题组研究成员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一名,高级教师叁名,一级教师5名。每位教师都参与常州市级“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政治作业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和武进区级课题的研究,有的甚至参与了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数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这些为我们展开这一新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核心素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2、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3、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是最终目标,而深度学习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就是以课程标准为起点,以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为中心,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从浅层的教学活动为基础转向深度学习,引领学生走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念
(1)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学生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观。现代学习观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向可能达到的水平发展,发掘出学生发展的潜能。
(4)“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依赖性。
2、深度学习理论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深度学习注重批判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面向问题解决、提倡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其核心特征是发展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注重批判理解。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批判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任何事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
深度学习强调信息整合。这种整合首先是多学科知识和多渠道信息的整合;此外,深度学习所强调的整合还包括新旧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它提倡将新信息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的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而浅层学习将信息看成是孤立的、无联系的单元来接受和记忆,不能促进对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和长期保持。
深度学习促进知识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学习者不仅要能够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更要能够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深度学习着意迁移运用。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判断和把握,可以在相似情境“举一反叁”,也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原则思路迁移运用。如不能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就只是简单的复制、机械的记忆、肤浅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学习的水平上。
深度学习面向问题解决。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现实面对的复杂问题,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面对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学习的结果很难外显地证明,实际上所面对和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一定程度上正是学习深度的体现和要求。
深度学习提倡主动终身。深度学习者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技能。而浅层学习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此外,由于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终身学习已成为保持个人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学习者自身对学习的深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动态
20世纪50年代中期,贵别谤别苍肠别惭补谤迟辞苍和搁辞驳别谤厂补濒箩辞开展了一系列对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并在1976年联名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将学习者分为深度水平加工者和浅层水平加工者,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度学习(顿别别辫尝别补谤苍颈苍驳)和浅层学习(厂耻谤蹿补肠别尝别补谤苍-颈苍驳)这两个相对的概念。此后,搁补尘蝉诲别苍、贰苍迟飞颈蝉迟濒别和叠颈驳驳蝉等学者在这一概念基础上都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相对而言,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且有待深入。国内教育技术界对深度学习的关注与础贰颁罢2004教育技术概念的传播有密切的联系。200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础贰颁罢)重新修订了教育技术的定义,其中突出强调了深度学习的思想理念,并将促进深度学习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目标。随着础贰颁罢2004定义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广泛传播,深度学习也开始得到国内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关注。其中,黎加厚教授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提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这一概念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实际上在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如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等众多现代教学模式中,一定程度上也都有深度学习的理念,这些学习模式均要求学习者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
本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将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理论引入课堂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实现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真正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叁)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深度学习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2、通过研究,探索高中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研究内容
1、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成果经验进行深入学习的研究。收集有关文献和经验材料,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掌握基本理论,了解成功经验,提高思想认识,理清思路,并形成自己的理解、确定自己的主张。
    2、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目标与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目标与内容的分析研究,加深对课题的认识,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工作。
3、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在教学中,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策略,通过主题情景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学科内整合性教学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策略研究。根据高中学生个性特点、认知规律,构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节操作模式,如课前预习策略、课堂学习策略、课后复习策略等,从而能够达成“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养”的目标。
5、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评价策略研究。构建与之匹配的评价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产生积极地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优化学习方法的意识。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读有关文献资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实验过程中,对形成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理论研究。
2、实验法。组织和指导课题组成员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在行动和实验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切实可行教学创新机制。
3、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将分别选择不同年级的教师、不同的课型作为范例,对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分析规律,提炼经验。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用叁年时间(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完成。
1、准备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成立课题组,确定8位老师为本课题研究的成员。收集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根据课题总体设计方案,编制本项目具体研究行动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措施。召开开题会议,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目标、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并落实各成员任务。创设课题网站。
2、理论研究阶段:2017年4月――2017年7月。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程理论,做好读书笔记。梳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促进深度学习的操作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践探索。
3、行动研究阶段: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行动方案。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编制教案学案,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每人每学期开设一堂教学研究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撰写一篇教改论文或实验报告。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分析研讨活动,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实录。
4、分析总结推广阶段: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各成员在教学中继续研究实践,认真总结前阶段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进一步完善教改行动方案,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案例、论文、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荐一些青年政治教师区级以上的研究和教学评比活动。依托校园网建设本校思想政治教研组网页,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主题论文集
3、优秀教学案例、课件集
4、阶段性实验报告、经验总结
5、学生实践活动案例集
6、课堂实录光盘
7、学习材料汇编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师资保证。课题组研究成员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一名,高级教师叁名,一级教师5名。每位教师曾参与常州市级课题和武进区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数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能够兼顾高中教学各个层面。
2、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3、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组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部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叁、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武进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单面打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