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嘉戏楼位于武进区礼嘉集礼嘉中学内,坐落在该校西北隅的水墩上。戏楼又名“烈帝庙戏楼”、“五云楼”,系烈帝庙的附属建筑。礼嘉戏楼1982年11月10日,被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武进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称得上是一本立体的戏剧百科全书,浓缩的梨园百家精萃。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为传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我校依托“五云楼”,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戏曲进课堂——自编校本教材《戏楼与戏曲文化》,让学生了解戏曲。
戏曲进课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将优秀的代表性剧目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家乡的热爱,并能为戏曲学习打下持久的基础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没有相关的学生读本,当然也就无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持久性,我们就组织教师自己来编写学生读本。教师们认真查阅资料,请教专家,遇到问题大家积极探讨,在不断实践中,我们编制了校本教材《戏楼与戏曲文化》,教师依据教材去进行教学。校本学习每周安排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探索戏曲教学,初步形成了“预习---听赏---学唱---表演展示---拓展”的教学流程。一些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能有模有样地唱上一段。
二、戏曲进校园——创立“五云戏苑”社团,让学生参与戏曲表演。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学习活动中,我们设立了“五云戏苑”社团。我们一开始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于京剧、越剧、锡剧、黄梅戏等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可喜的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地区就是锡剧的发源地,学生也受到一些长辈的影响,一些农村在逢年过节或者一些红白喜事时有一些演出,故对锡剧的了解和喜爱的程度比较高。但是,对于黄梅戏、京剧、越剧的了解和喜爱程度相对较低。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喜好,分小组进行学习、训练,有时也进行综合指导。每周日下午2:30—4:30为固定学习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探索和“唱念做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戏曲素养。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所有的学员都收获了许多。
叁、戏曲进社区——打造礼中戏曲品牌,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大舞台无边无沿看不见,小舞台有棱有角摸得着;你在台上演,我在台下看;你演的是戏中戏,我想的是戏外戏;演员越演越上瘾,观众越看越痴迷。
我们相信:只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敞开学校大门,戏曲
文化不但能成为学校文化中的一部分,而且在我们不断的追求中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