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省级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正文内容
基于优质提问促进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7-12-11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尹建文

   

基于优质提问促进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尹建文
摘要:课堂优质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精心设计或者自然生成具有目的性、聚焦性、合适的认知能级和清晰的语言表述等特征的优质问题,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确立课堂优质提问的理念、优化设计、把握时机、注重反馈、教会学生优质提问等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义建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质提问;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形式和途径来实施和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这种以提问为主要手段组织教学的方式,可以追溯到我国2500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也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中学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开展教学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效率和水平比较低下,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为此,教师必须革新课堂,彻底摒除“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确立以学习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理念,实施以质疑为导向的优质提问策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开展有深度的学习。
一、课堂优质提问的内涵和特征
叶澜教授曾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实施课堂优质提问是激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优质提问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课堂优质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精心设计或者自然生成具有目的性、聚焦性、合适的认知能级和清晰的语言表述等特征的优质问题,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优质提问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
1.明确的目的性。优质提问基于并明确指向教学目标,其目的是要获得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那些偏离教学目标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提问就不属于优质提问,因为这些提问不仅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会对学生学习起干扰作用。
2.问题的聚焦性。优质提问关注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经验中有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还关注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的重迭部分,则是优质提问的最大的关注点。
3.合适的认知能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把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能级层次。优质提问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识别和重现,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包涵理解、运用、分析、评价等更高层次的认知能级,这样,使课堂的问题思考具备一定的思维含量,师生互动具有一定的思维张力,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在课堂提问和探究中得到提升。
4.清晰的语言表述。优质提问的表述是清晰、简明、具体和准确的,没有措词和语法上的不当,不能让人产生歧义或有含糊不清的感觉。
二、课堂优质提问的意义和价值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使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他的着作《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多处阐述深度学习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深度学习”这一概念,但是,他对于深度学习的思想通过对于“教育的节奏”的论述得到充分体现。怀特海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2]他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受教育的全过程分为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叁阶段。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自由畅想、浪漫遐想阶段,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精确阶段是通过掌握精确的知识细节而领悟原理的阶段,关键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阶段是摆脱知识细节而积极运用原理的阶段,关键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现实问题的能力。教育叁阶段的不断循环构成“教育的节奏”。怀特海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学生学习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循环提升的“漩涡周期” [3],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深度学习”。根据怀特海的这一思想,优质提问对于深度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深度学习的首要条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优质提问因其表述清晰、指向明确、寓意深刻,能激发、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内驱力。
2.引导学生高水平思维:这是深度学习的显着特征。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上好课”,而是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权,为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平学习的机会[4]。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优质提问的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式,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加工、综合、运用和创造。[5]学生能清晰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来龙去脉,形成结构性或程序化的学习过程;能够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6]
3.促使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问题。怀特海认为,“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7]在一个充满优质提问和优质问题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围绕问题,积极主动地运用多种知识,展开分析、探究、批判、创造等深度学习的思维活动。
基于课堂优质提问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从认知水平来看,优质提问是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维果斯基把“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够掌握的知识。[8]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认识水平,在充分掌握学生潜在的学习区域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掌握相应区域的学习内容。
从目标对象上看,优质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优质提问不是针对少数优等生的专利,而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对优质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和回答。
从活动方式来看,优质提问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优质提问摒弃一对一的单向线性的一问一答,倡导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互动、启发诱导、倾听反馈。
从效果功能上看,优质提问能够激活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老师所需要的就是保护孩子们天性中就有的好奇心,进而表扬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创造性思维。”[9]
叁、课堂优质提问的实施策略
1.革新课堂提问的理念
首先要确立信念。教师的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对学生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观察发现,问答式的课堂上总有那么叁分之二的同学经常沉默不语,他们被动地听、看、记和跟着做,没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当某个同学正确回答了某个问题后,大多数教师以为其他同学也都掌握了,于是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没有关注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这反映了教师缺乏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的信念和态度,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要改变这种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师首先要确立“让所有的学生都平等地参与课堂提问和解答”的理念,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优质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真正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所有问题做出回答;教师尊重学生所有的答案,并寻找学生答案背后的理解。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就会努力构思出优质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吸引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促使“沉默的叁分之二”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其次要充满期望。着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说:鼓励能够使傻子变成天才。对学生充满期望是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热情的重要手段。“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给与学生适当的期望,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这种期望的存在,学生会对当前的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并力图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较高的期望值: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对我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答案;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会对每一个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10]教师要以充满感情和期待的语言提出问题,语言中要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通过环视课堂以及和学生的眼神接触,显示教师对他们的回答真正感兴趣;要以一种平等的方式称呼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分享思想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能正确回答老师提问的人。在这样一种充满尊重和期待的课堂上,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被激发,每个学生跃跃越试、争先恐后地抢答和展示成为新常态。
2.优化课堂问题的设计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能力。
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高效能、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必须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把“一系列能引导学生依次通过某个特定的思维操作的基本心理步骤的问题”称为“过程结构化问题”,也叫核心问题[11]。这些核心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有序排列,环环相扣,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去探索,从而构成了整节课的主框架。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个核心问题的抛出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从已知走向未知,达成新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解决第一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提出有助于核心问题解决的辅助性问题作为铺垫。第一个核心问题解决后,教师顺势抛出第二个核心问题,以此类推[12]。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效率必然得到提高。
找准教材结合点,设置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带着学生由生活走向教材,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切入口;设置具体可感的生活化情景,提出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关键性问题,然后以问题为载体开展课堂讨论。中学特级教师杨裕前先生在讲授“平面几何”的第一课时,以“自行车”为案例,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教师首先问学生:“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吧?”然后问:“那你们知道轮子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不能是鸡蛋形的啊?”接着问:“厂家生产的自行车为什么要有18寸、20寸、22寸?如果只生产28寸的,那么你们个子小的同学能骑吗?”最后问:“自行车的两个把子设计在什么位子上啊?”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揭示出问题的结论:几何这门课就要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这样,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自行车这一情境创设提出一系列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这门课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兴趣和信心[13]
根据学生疑难点,精选答问方式。回答问题的方式影响课堂提问的效能和质量。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疑点和难点,精心挑选不同的答问方式。要彻底摒弃低效的回答问题的方式,如: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管学生是否掌握,自问自答,没有反馈检测,直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有的问题的答案本身是多元的,开放式的,而教师采用一问齐答的方式,不理会学生个性化的答案;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自愿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思考;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已经掌握了该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在采用一问多答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回答,严重浪费课堂宝贵时间。优质提问一般采用一问多答的方式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由小组合作讨论;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展评,提供不同的答案引导全体学生思考、比较、判断与评价,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解答方式。
3.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孔子所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揭示了课堂提问要把握适当的时机。一般来说,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在于: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等。[14]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对于提高提问效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回答之前,需要有3-5秒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答案;在一个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或学生作出评论之前,也要有3-5秒的等待时间。这奇妙的“停顿”就像乐曲中的休止符,会让课堂呈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回答的内容更富有逻辑、更深刻,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更高,学生会用更多的信息来支持他们的答案,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更有信心。
4.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
课堂提问的反馈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反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能让“沉默的叁分之二”活跃起来,让安静的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
积极倾听。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习是同教科书的对话,是同他人的对话,是同自身的对话。”[15]。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对话、相互倾听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倾听行为传递对学生和学生的答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的信息。教师积极倾听的行为表现在:以柔和的目光直视发言的学生,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通过微笑、惊喜或者兴奋等丰富的面部表情展现自己的内心态度;通过手势、点头等体态语言鼓励学生;调整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走近发言的学生以表示对学生发言的重视;当学生发言时教师保持适当的沉默或者沉思,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运用“继续”、“是的”、或者“我懂了”等简短的口头语予以表扬;学生讨论或发言结束后,教师适当重复或解释学生所陈述的主要观点,予以总结、提炼。
答问反馈。学生对于所有问题的回答都要求教师给出合适的反馈,不给学生反馈会降低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信心。教师的口头反馈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能让学生知道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并帮助他们提出改进的措施。当学生对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正确的答案时,教师可运用正面的反馈方式确认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当学生提供的答案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可以采用校正性的反馈方式给予必要的提示、引导,或者让另外一个同学来补充、纠正,然后再重新询问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否得到了理解;当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期,或者回答非常精彩时,教师要采用竖大拇指等合适的方式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
有效表扬。表扬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积极强化,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和效果的一种鼓励性评价。有效的表扬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也是开启学生心理情感大门的钥匙。教师在运用表扬手段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叁个方面:一是表扬频率不能太高,否则会因为表扬太廉价而起不到任何作用。二是成绩落后的学生最需要表扬。教师要把表扬送给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于后进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更要毫不吝啬地加大表扬的力度。叁是要关注表扬的质量,注重表扬所带来的强化效果。表扬要有一定的标准,符合标准的予以表扬,否则就不予以表扬,以提高教师表扬的含金量;要有具体的表扬对象,不能笼统地表扬,让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表扬要有可信性,要有充分的依据,让学生相信表扬是真实的。第四,表扬必须真诚,不能是假表扬,老师的口头表扬和他的面部表情自相矛盾只能带来负面效果。
5教会学生优质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的主动学习,只有在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时才会发生。当一个学生开始就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时,他就积极地参与到意义建构中来了,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学习变成体验和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升觉悟的过程。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这是“教学生学”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编制学案,布置“前置性探究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把遇到的问题写在学案上,教师在检查预习作业时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探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某个学生进行教师角色扮演,以老师的身份向全班同学提问,让其他学生解答,而教师则退居台后,成为学生提问答疑的辅助人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而其他同学在听讲理解的过程中向讲解的同学提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也可以在课首、课中和课尾等某个特定的时段,让学生集中提问,然后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总之,通过实施课堂优质提问策略,能够让我们的课堂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构建“和谐交响的课堂”(佐藤学语);通过提问—思考—理解叁个动态生成和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义建构和能力提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摆1闭摆8闭摆10闭【美】闯补肠办颈别&苍产蝉辫;础肠谤别别&苍产蝉辫;奥补濒蝉丑,&苍产蝉辫;叠别迟丑&苍产蝉辫;顿补苍办别谤迟&苍产蝉辫;厂补迟迟别蝉着.优质提问教学法摆惭闭.刘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20.52.79
摆2闭摆3闭摆7闭摆9闭【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摆惭闭.庄莲平,王立中,译注.上海:文汇出版社.2013:23.27-29.6、8.中文版推荐序3.
摆4闭【日】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摆惭闭.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摆5闭【美】Eric Jensen LeAnn Nickelsen著.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 温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4.(12):11
摆6闭鞠文灿.追寻“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样本.摆闯闭江苏教育研究,2015.4叠
摆11闭惭补谤测濒辞耻&苍产蝉辫;顿补苍迟辞苍颈苍,Paul Beisenherz. 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6
摆12闭沉小碚,袁玉芹.影响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效能的因素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课程 教材 教法,2013.(8):39
摆13闭杨裕前.杨裕前教育思想访谈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92
[14] 王德勋.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和提问方法摆闯闭.教育探索,2007.(2)
摆15闭【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摆惭闭.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
课题项目:
本论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过程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D/2013/02/319
 
Based on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questions to promote deep learning
Yin Jianwe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lijia 213176 middle school
Abstract: classroom quality question is to point to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arefully design or naturally occurring with purpose, focus, appropriate cognitive level and clear language features such as quality problem,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moting students deep learning. We can build a concept of classroom quality questions, optimization design, tim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feedback, teach stud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questions such as strategy, promo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meaning construction, so as to realize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High quality question; Deep learn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本文发表于《中学教材教学》2016年第7期。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