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
王小春&苍产蝉辫;
今年小高考结束后,第一次到高一上课,内容刚好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为去年一年中有关城市内涝和灰霾天气的报道较多,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便也以这两大事件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课上来效果不是太理想。
一、成功之处
这堂课遵循“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一个教育理念。
(一)融入了新闻地理元素,使地理知识“生活化”。
本堂课有叁个教学内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要素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3、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点零散而理论化。为了避免课堂中满堂灌现象,我融入了新闻地理元素,整一堂课城市内涝和灰霾天气作为线索,一步步展开本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堂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二)巧妙提问,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突破难点。
通过让学生比较城市地面与郊区地区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地面条件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进而理解城市化对城市水文这一要素的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做到化难为易,同时再次提醒学生“知识源于生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叁)理论运用于生活——鼓励学生大胆点评灰霾天气
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通过展示灰霾天气的相关材料,鼓励学生把学到地理基本知识用于生活中,大胆点评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发展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在这个点评环节中,有的学生思维严谨,有的学生敢于质疑,有的学生见独到解,他们的点评给了其他学生许多启发,同时也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二、不足之处与改善措施
反思这堂课,我在课堂教学和自身素质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需要改善。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
在本堂课中,虽然能启发学生“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在学生在将地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这一环节上,还应斟酌。因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回答时的用语过于口头化,缺乏地理逻辑。
(二) 在自身素质方面,提升自身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
整堂课中虽然能够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在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方面有所不足。所以今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