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对学生课堂插嘴的思考
王小春
可以把课堂上学生出声打断或影响教师思路,导致教学进程发生暂时停顿甚至转向的现象称之为课堂插嘴。笔者上百度搜索了一下“课堂插嘴”,找到相关结果约1,040,000个,知网上有关插嘴的文献共搜到168篇。说明教师遭遇课堂上课堂插嘴的现象起来越普遍,引起教师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学生在课堂插嘴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出于“表现”,以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有纪律观念相对淡薄,平时已养成习惯;有自我为中心,想说就说,不考虑是否合适的;有对学习内容无兴趣,偶尔宣泄下枯燥情绪的;有学习目的和态度不正确,感觉被孤立后故意捣乱的;有信息化教学方式导致知识传递方式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变为师生、生生多向传递引起的;有学习过程感到疑难而插嘴提问;有随新课程推进,教师观念更新,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插嘴的;有对学习内容有感受,情不自禁的……虽然课堂插嘴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有其教育教学价值。
1、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反映其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人受了两千年之专制政治之压迫,几乎每个人一当了权便会仗权凌人。”“校长对于教师,老师对于学生,多少都存在着一些要不得的独裁作用,他们有意无意的,也难免是一个独裁者”。独裁意识形成的课堂局面是教师口若悬河,学生默然无言;教师洋洋洒洒一堆板书,学生匆匆忙忙一面笔记;老师提审般问,学生受审似答;教师神采风扬,学生无精打采……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逐渐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养成了顺从式的学习风格,这是我国中小学课堂的通病。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感慨:“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如果说教师的学科思维是专家型的,那大部分学生的学科思维是初学者或未入门型,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相当的差距。长期灌输式的教学,使教师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代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难以自觉,这让教师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难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课堂插嘴的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开始苏醒,听讲相对认真,思维活跃,思考积极,他们正从被动转向主动,其插嘴正是教师捕捉学生思维不足之处的良机美辰。这时如果教师可以运用“产婆术”,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和内容,不断引导,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完全有可能走向独立自主的学习,成为学科学习的领头羊。曾在地理练习中讲到工业布局时,学生突然提出自来水厂为什么要布局在河流的上游,不是会对河流造成污染吗?笔者只是追问学生自来水厂的原料、产物是什么,让学生自查思维中的错误,纠正了自身的错误。
2、师生传统角色和师生关系明显转变的体现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只要求学对教的适应,而忽视了教对学的适应。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实践中努力转向师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扭转传统的上下级师生关系转向平等师生关系。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对学生学的调整和适应,学生愿意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提出反对意见,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体现。
课堂插嘴与“鲇鱼效应”相似,能激活课堂,引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一起探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被打破了。课堂插嘴现象增多,说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比以往频繁,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合作者。
3、学生个体差别的体现,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采取各不相同的教学策略,故教师需要对学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课堂插嘴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机会,从中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知识扩展迁移、阅读分析、领悟等能力的信息,帮助教师对学情作相对合理的分析。教师可以依此来作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引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能强求所有学生有相同的表现,我们需要寻找教与学的最佳切合点,尽可能地提高课堂的效果。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4、显现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增强教师课堂的应变和掌控能力
课堂插嘴更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解而提出疑问,多数在教师的预设情况之外,显现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为教师今后类似的教学设计提供参照,积累经验,促进教师教学规划能力及实施能力的提高。
课堂插嘴插嘴现象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迸发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也许会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往往会给老师新的启迪而改变教学思路,也会抛砖引玉,令其他同学茅塞顿开,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投入到课堂问题的思考和争论中。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面对课堂插嘴需要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策略,以应对产生的变化,使课堂教学纳入新的轨道,综合考量了教师的基本理念、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正确有效地应对课堂插嘴,会极大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应变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
5、获得较为及时真实的教学反馈,促进教师主动反思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由学生来体现的。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都关心的大事,教学反馈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了解、分析自己教学效果的主要信息来源。常用的教学反馈方式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练习、期中及期末测试,都有一个共同缺点,提供的反馈信息都有一定延时性,不能帮助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式、进度、内容、难度等。课堂插嘴的情况常常出现在教师刚讲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段落完成后,这时教师得到的教学反馈是最为及时和最为真实的,也是教师内心最希望得到的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