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
授课时间:2017-9-15 授课班级:高一(1)班 授课教师:陆巧娣
学习目标:
1、了解对比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3、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一、导入
&苍产蝉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特别是对漂泊的旅人来说,故乡更是他们永远的牵挂。老舍先生也曾漂泊在外多年,那么他是怎样表达故乡情结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想北平》。
二、全文研习
(一)、化一抹赤诚爱北平
1.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作者对北平的爱,到处都有闪着泪光的词语,请你找出来。
明确:(1-3小节)
(1)捡着我知道的写——信手拈来,唾手可得
(2)我的北平——特有情感
(3)可是我真爱北平
(4)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含蓄
(5)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对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
(5)我的爱不是……而是……都……——融为一体,深沉热烈。
(6)真愿成为诗人
(7)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是这个古城所赐予的。——血浓于水
(8)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了。
2.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来”的?可他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用了怎样的类比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用对母亲的爱类比。 相同点:生我养我的“人”
(二)、蘸一笔水墨绘北平
3.老舍那么想北平,那他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浏览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特点
|
态度
|
||
环境
|
巴黎
|
太热闹 太空旷
|
偏爱北平
|
北平
|
既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
|
||
氛围
|
巴黎
|
刺激 令人疲乏
|
|
北平
|
温和 安适
|
||
布置
|
巴黎
|
比起北平来还差点 不匀调
|
|
北平
|
人为中显示自然 有空闲 美景
|
||
生活
|
伦敦
|
成天冒烟
|
|
北平
|
接近自然 花多菜多果子多
|
(叁)、描一方草木年念北平
4.说到北京,同学们首先会想到什么?老舍想到了什么?他想到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长着老酸枣的老城墙
积水滩 小蝌蚪
北京的风物(物产)
花、菜、果子
墙上的牵牛 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
泥点儿 白霜儿
特点:生活化 细节化
(四)捧一颗红心想北平
5、这样的北平,难怪作者说到最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给出写作背景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
归纳: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不在北平。
(1)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说明①此时人不在北京
(3)深层含意:作者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因为思念北平而忧虑,并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对自己家园即将沦陷充满忧虑。
叁、写作特色
比较之中有偏爱 细节之中出情趣&苍产蝉辫;
类比之中见挚爱 京味之中显真切
四、小结:
让我们以老舍先生的这首诗来结束这节课!
乡思 老舍
茫茫何处话桑麻? 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带文章千古室,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羊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五、作业
见《固学案》
板书: &苍产蝉辫;说不出来,如同爱我的母亲(类比)
1)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想北平 2)在人为中显出自然
3)花多菜多果子多 (对比)
4)接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