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参加《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纪实
3月29日至3月31日,高如玉、黄燕钧、姚文琴叁位教师参加了第叁届江苏省初中数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为期3天,全省各地400多名初中数学教师济济一堂。活动以&辩耻辞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辩耻辞迟;为主题,多位特级教师、名师执教数学示范课并就教学设计与理念现场交流,还举行了精彩的专家报告,活动为全省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陈瑞昌,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强
洪权,江苏省数学名师发展共同体领衔人之一钱德春,《初中生世界》主编张彩萍,无锡市蠡园中学党支部书记杨慧君出席了开幕式。
蠡园中学陈金英老师首先献课“九年级专题复习《几何图形的操作与变换——翻折》”并说课。陈老师以专题概述和知识回顾的形式导入,带领学生温习翻折的性质和折后的基本图形后,让学生动手尝试翻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链接中考,由简入难,层层推进。在说课环节,陈老师从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六个板块等方面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在呈现考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体会“折迭后恰好落在......上面”这样一些关键词,感悟轴对称性质和叁角形的多样折迭。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何丽华随后进行“八年级《10.2分式的基本性质》”公开课展示。“你是怎样学习数学的?”面对这个开场白,学生们的回答风趣幽默。“那我们今天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何老师投影了一本数学教材图片,以矩形的面积导入,让学生从分数的性质导出分式的性质,再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一般化、验证,“数学追求的就是变化中的不变”。
在说课环节,何老师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学法、过程、反思等方面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教材分析时,他指出,要考虑4个问题即“它是从哪里来?”“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它向什么方向发展?”,这里的“它”就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数学教研员浦叙德随后做了评课、微报告。浦老师从“课堂教学的起点”“问题引领”“数学深层次方法和课标的运用”等方面对陈金英老师、何丽华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和建议。他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知道学生在哪里,尤其是专题复习课,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数学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主要由学生来解决时,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会得到丰富的体现。
30日下午,来自丰县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渠英做了“七年级《12.1定义与命题》”公开课展示。渠老师以自己从徐州东站到无锡这样一个过程为例导入新课,“人们要想进行交流,就要对这些名词或词语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比如车票、安检、高铁”,布置完课程目标后,学生自主进行概念的学习,“定义既可以当作判定使用,也可以作为性质”“既有判断又是句子的才是命题”,探究新知时,渠老师适时给出关键性总结。在说课及微报告环节,渠老师指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定义是严谨的,要避免模糊不清的词语出现。
在说课及微报告环节,钱老师指出,复习什么?怎么去复习?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复习目标的确定、复习素材的选择、复习方法的运用,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方法,复习素材要来源于教材。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副校长杭秉全也带来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几何图形的操作与变换——翻折》同课异构展示。杭校长从折痕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翻折与轴对称的关系,在学生动手翻折的过程中,根据折出的图形来探究翻折的作用。课后与会教师纷纷拿起手机拍下板书,连连称赞。说课及微报告环节,杭校长讲述了自己为这次公开课而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什么是翻折?什么是折迭?什么是轴对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授课前要先搞懂概念,然后从教材出发寻找素材。

&苍产蝉辫;&辩耻辞迟;一堂课把知识一连串地讲完后让学生练习,或者讲一个知识练习一次,
哪种教学效果好?&辩耻辞迟;31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喻平教授的报告《数学课堂教学诊断与评价》生动精彩,他提出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要&辩耻辞迟;观察数学教学观&辩耻辞迟;&辩耻辞迟;观察教学目标的设计&辩耻辞迟;&辩耻辞迟;观察教学内容的组织&辩耻辞迟;&辩耻辞迟;观察课程资源的开发&辩耻辞迟;。教师写教案之前要思考&辩耻辞迟;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辩耻辞迟;&辩耻辞迟;怎么研究&辩耻辞迟;&辩耻辞迟;结论有何价值意义&辩耻辞迟;;在&辩耻辞迟;观察教学目标的设计&辩耻辞迟;方面,要思考&辩耻辞迟;该课是以什么教学观设计的&辩耻辞迟;&辩耻辞迟;是否说清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知识&辩耻辞迟;等问题。

全国着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庾南老师随后做了报告《学材再建构,在结构中教与学》,同样干货满满。李老师提出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指出&辩耻辞迟;学材再建构&辩耻辞迟;&辩耻辞迟;学法叁结合&辩耻辞迟;&辩耻辞迟;学程重生成&辩耻辞迟;之间是不可割裂的,&辩耻辞迟;叁学&辩耻辞迟;的内部是互相关联的。李老师指出,一个单元教学往往需要几节课螺旋上升,由表及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后生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要高观念,低起点。
高如玉 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