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级课题>>微课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正文内容
论文发表
微课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日期:2018-06-25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黄燕君

 

微课与初中数学的融合及教学策略分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黄燕钧  213176
 
摘要:微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微课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为一门抽象性特征十分明显的学科,数学常用来反映空间形态及数量关系。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更容易凭借大脑思维方式还能对数学概念加以理解,虽结合教学大纲来看,掌握数学基础概念非常重要,然而总结经验可知,初中学生因思想发育不够成熟,因而并不容易快速掌握并牢记基本数学概念,这需要教师采用正确方式引导,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微课应运而生。
一、剖析微课与初中数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能力
在微课帮助下,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将全新的一个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出来,新环境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走出被条条框框束缚住的传统课堂禁锢。打破教学常规,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数学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知不觉中学生整个的数学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激发兴趣
微课实则是丰富色彩、视频和动态图片的结合,通过微课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而新颖的且符合现代化特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获得愉悦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且在灵动音乐与丰富色彩的冲击下,能够快速激发出学生们数学学习兴起,即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数学课程教学中。
(叁)突出重点
通过微课的应用,数学教师能够有效突出初中数学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即顺利施行重点突出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添加适当的沟通、互动环节,学生经反复训练后,能够加深对教学知识重点的印象,并将其准确应用到后续答题中。
二、探究初中数学有效融合微课的教学策略
(一)提出问题
数学教学的始发点原则概念性学习。于形象思维正逐步朝着抽象思维发展的初中阶段学生而言,预先打下好的数学概念学习基础对后续学习意义重大。而为了有效的将微课融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出应用价值,便要求数学教师深入了解微课特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展开探究式教学。
以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二次根式》(苏科版)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再向学生解释二次根式相关定义时,提出问题:面前有1个正方形,已知面积为3,请问边长是多少?1个长方形围栏,已知面积为130m2,2宽相乘为1长,请问宽究竟是多少?得出答案 ,紧接着便告知学生同 相同的式子均为二次根式。这一章节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快速且正确的理解二次根式概念,因为掌握概念是正确应用二次根式及运算的前提。相对于传统的直接定义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微课教学从提出问题( )着手,在视频动画的演示下告知学生它究竟用来干什么,并解答一些生活学习中常常会碰到的实际问题。诸如:面积为S的正方形草地边长?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跟随视频动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带入视频中找出答案。
微课能够将一个形象生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场景创设出来,通过提出问题,在视频、图片的带领下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与活动,如此便能有效且快速的理解到开平方获得的特殊式子便可称作二次根式。此外,初中生通过微课教学能够在听觉与视觉上同时获得体验,即能深入认识到二次根式观念形成的过程,并由此调动起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二)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便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关学者将这一作用称作“思维体操”。培养逻辑思维自然离不开解题,通过数学习题解答的过程能够引导学生遵循必要的逻辑思维顺序展开思考,进而总结出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短小而精干是微课的主要特征,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微课的有效融合,可针对一些有规律性特征的数学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即以此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以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五章《二次函数》(苏科版)为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展开这一章节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有关内容(概念、性质等)进行了一个相对系统的认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二次函数基本知识点后,便进入本章教学难点——二次函数极大值相关内容的学习。因教材中包含着的应用题涉及到不少文字内容,使得数学教师每一次再解析这些习题时,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文字讲解上,如此一来不但难以实现本章节教学目标,而且还易使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产生厌倦感或畏惧感。通过年级数学小组教师会议探讨后,决定将微课模式应用其中。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微视频的方式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了一面墙,该墙的边长为12m,墙边靠着一20m长度的栅栏,请问要怎样做才能将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草坪围出来?问题提出后,便是引导学生如何理清题目,找出提出关键词,用代数语言替换文字语言;紧接着教师同学生一起开始解题:y代表长方形草坪的面积、x代表长方形草坪宽,再写出y和x的数量关系,并进行动态化图形演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演示过程,对比分析草坪长宽的取值范围,得到y=x(20-20x)一式,取值范围为4 10;最后进一步转化这一“求最大面积”的问题,使其变成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值,并加以解决。
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将视频、动画等微课教学工具应用到二次函数教学中,不仅直观的向学生解释了测与虫间的关系,而且围绕二次函数最大值等一类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同类型题的理解,且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叁)增强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他们如何通过自己已掌握的各种数学知识去准确的解答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增强数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不要将自身掌握的知识点局限在课堂上。增强能力的出发点在于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这一基础能力的培养将贯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微课不仅自主灵活,且适应性强,其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表现出的不同学习特征,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有意识的对学生综合性数学能力进行培养。
以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苏科版)这一章节内容为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在反比例函数的利用下解决各种综合应用题之时,往往需要把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等知识点结合到一起,但在具体的教材中却没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使得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存在诸多难度,即难以保障解题过程和答案准确性。但在微课(模块化)的利用下,通过“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反比例函数增减性与对称性”等内容分析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存在的不足。
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结合教学需要或解题需求,带有目的性的选择最适宜的微课内容及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微课教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作为初中学生在解题环节可基于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考虑,自主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微课,并展开针对性训练,通过理解题型、掌握解题规律来增强数学能力。
叁、总结
综上所述,微课是国内教学改革以及科技水平发展到一个较高状态后出现的新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色彩、动态的图片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调动起学习兴趣,进而为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留伟. 微课与初中数学的融合与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06).
[2] 勾通. 浅论“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3] 许东淳. 让微课助力初中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6(78).
 
 
备注:2018.6发表于《新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