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促思&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学导结合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高如玉
摘要:微课是教育发展的新产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逐渐走入了教育的视线,微课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深刻的意义。“微课”的出现改变了“讲、学、做、评”的旧有课堂教学模式,使之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内化提高、课后深化巩固”的新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这一进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是教学人性化的体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类型,在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本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微课导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微课 导学 数学课堂教学
微课是教育发展的新产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逐渐走入了教育的视线,微课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深刻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微课”正以其独特的媒体形式,小而精的知识点,重复使用循环播放的优势走向我们,走进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微课”的出现改变了“讲、学、做、评”的旧有课堂教学模式,使之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内化提高、课后深化巩固”的新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这一进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是教学人性化的体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类型,在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本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哪些课适合微课导学,怎样实施微课导学,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微课导学的价值
2015年王同聚老师提出了“微课导学”的教学模式。“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将“微课”引入教学中,同时对“翻转课堂”“研学后教”等教学模式的特征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微课”和“研学案”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只有课前和课中两个教学环节,“研学后教”从课前学生按照“研学案”自主研习,到课中合作学习、教师答疑,一直延伸到课后复习,是较“翻转课堂”更为完整的教学模式。但“微课导学”更是集两者的优势,弥补了“微课”只在课前预习中发挥作用的缺点,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技术辅助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微课导学”由课前、课中、课后叁个环节构成。利用“微课”视频和“研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任务展示、总结提炼等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分组协作、答疑解惑、跟踪引导和评价反馈等方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微课导学”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以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为例,谈谈“微课导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前:利用微课,以“学”促思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时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对三角形的掌握程度来设计“学习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在任务单的制作时,教师既要考虑选用哪些微课视频和教学资源,又要考虑制作微课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教师课前在网上发放视频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完成导学单上规定内容,学生通过观看三个视频预习这节课内容,分别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组成、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和三角形的两种分类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在学习任务单的帮助下开展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单时,遇到困难时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或者阅读教材等其他材料,同时也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待课堂合作探究解决。
课中:利用微课,以“问”促思
初中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用传统方法教学总是会产生听得懂但不会做的结果,利用微课导学就可使动点问题有趣轻松的解决。例如:如图,在梯形础叠颁顿中,础顿∥叠颁,础叠=础顿=顿颁=2肠尘,叠颁=4肠尘,在等腰△笔蚕搁中,∠蚕笔搁=120°,底边蚕搁=6肠尘,点叠、颁、蚕、搁在同一直线濒上,且颁、蚕两点重合,如果等腰△笔蚕搁以1肠尘/秒的速度沿直线濒箭头所示方向匀速运动,迟秒时梯形础叠颁顿与等腰△笔蚕搁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厂平方厘米.
(1)当迟=4时,求厂的值;
(1)当迟=4时,求厂的值;
(2)当4≤迟≤10,求厂与迟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厂的最大值.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创设好环境,组织学生探究,分组协作。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适时利用“微课”帮助解决。“微课”主要呈现的是图形的运动过程,并抓住关键处:运动过程中处于特殊位置的某一瞬间,以静窥动。学生边借助微视频演示边动手画图,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反复尝试自己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请教老师,这样经过自己探究后最终解决的问题,印象会更加深刻,并且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微课导学、教师答疑、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课后:利用微课,以“变”促思
课后,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重点、难点,多复习疑点、易错点,通过拓展学习、迁移应用、查漏补缺,引出后续内容,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并且,也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反复练习。比如:教学《直角叁角形全等》时,学生对“贬尝”的判定方法总是容易混淆,在微视频中把直角叁角形的“贬尝”所表示的斜边和直角边不断重复显示,加深学生印象,并让学生拓展思考,举一反叁,触类旁通。微视频从学生生活出发重新组织和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和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如集装箱、滑梯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每位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课前,对学生充分的学情调查和分析是“微课导学”有效开展的前提保障,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特点、学力层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微视频,才能使课中凸显微课“导”的地位,教师作为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必须创设富有启发意义的研讨环境,为学生提供思考条件。课后设计更应尊重学生主体学习成长的需要,实际具备一定思维含量和开放性的高质量习题,从而调动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基于微课的导学模式通过延伸课外预习时间,将部分内容转移至课下,从而提升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增强师生的交互性,对缓解传统课堂的一些弊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利用“微课导学”模式时,也应注意教师的调控,这也就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微课的制作需精益求精,增强微课的可观赏性,同时,集体备课、合作设计、实时分享,共同研讨,设计系列化、主题化,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将是“微课导学”的主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摆1闭张艺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摆闯闭.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摆2闭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摆闯闭.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 方拥香.基于微课的导学模式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2)
获武进区年会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