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总结
高如玉
一、课题进展情况
1、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
学校非常重视对课题实验的指导和理论学习,教科室利用书籍、网络,收集积累了大量和课题有关的资料供教师查询,这些资料都可以有效的指导、帮助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除学习文献外,还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我们经常登录网站去学习,比如说“可汗中文网站”、“常州教育信息网”“中国微课期刊网”、“网易课堂”(视频课程)、“新浪公开课”(视频课程)、“阿拉丁学习网”。学校聘请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论证,课题主持人定期利用网络或集中时间召开会议,每位成员讨论自己对于微课的认识及自己的做法。课题组成员一方进行培训学习,课题主持人参加了首届江苏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了微课制作方面的培训,学校也安排信息组教研组长庄亮老师进行了微课制作、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全体课题组成员开展了课例研究,核心成员开设使用“微课”的公开课。每个人针对课例写心得体会。
2、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组认为:微课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苍产蝉辫;课题组成员研究“微课”的开发,可以最大化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重课例开发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结合“翻转课堂”,实现“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和课外的应用,建立班级邮箱或微信群,把“微课”上传,开放学校网站,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观看校园网的视频链接,以便于学生课堂的学习和家里的学习,有利于家长的指导,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主持人带领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研讨,学习制作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看网易公开课,有对于“可汗学院”的课程介绍。
3、精心设计导学单,促进微课导学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
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学前研究学生,了解学情,课前设计预习任务单,调查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起点,了解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教学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再通过观看微视频让学生在家中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微课+预习任务单的组合,不同于传统的预习,它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
4、“微课”的制作、应用和反思
通过培训,课题组组织进行了学校层面的“微课”制作比赛。每个备课组以同一个学习知识点制作一个系列的微课,通过“微课”的制作与“翻转课堂”的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养成了教师学习思考的习惯,使教师得到发展。对于“微课”的制作,我们课题组做到:
常态化:微课正逐渐变成一种应用的趋势,并不是为了某一次公开课、展示课而做的准备,既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那么微课的准备要常态化,课件加声音就可以形成微课。我们制作出的笔笔罢,动态的演示配上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不易做成的动画,可以借鉴教材配套光盘,录屏时,点击暂停,切换到光盘中的动画演示,将其与自己制作的笔笔罢结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可以事半功倍。
微课目标明确:微课之所以成为微课是因为它比较单一,可以是某一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是某道题思考过程的讲述;可以使某个难点的引领突破;也可以使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因此,不能让微课时间较长,那样的话,学生抓不住重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微课制作的时间要短、切入点要精、方向要明确。
注重实效:微课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要与课上学习内容做好衔接。如果是为了课前使用的微课,要讲述基本知识点,并与“自主学习导学单”有机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如果是为了课后延伸制作的微课,就要把握好拓展的宽度和深度,但宗旨是实用。
二、课题成果汇总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初见成效。现把主要阶段性成果整理如下:
序号
|
阶段性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1
|
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设计
|
论文
|
2
|
调查问卷设计和访谈的完成
|
问卷和视频
|
3
|
成员的微课技术和专业素养培训
|
照片
|
4
|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
微视频
|
5
|
微课在学生中的应用与反馈
|
学生小论文,教师学习心得
|
6
|
微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
|
获奖或发表论文
|
7
|
中期研究报告
|
论文
|
8
|
课题网站建设
|
学校专题网站
|
附:论文发表或获奖明细
姓名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或获奖
|
时间
|
黄燕钧
|
动点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
|
初中数学教与学
|
2017.9
|
高如玉
|
重视“学导”结合,培养“自主发展”学习力
|
江苏省叁等奖
|
2017.4
|
顾德刚
|
微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数学课
|
中学课程辅导
|
2016.22
|
蒋华英
|
“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
|
科普童话新课堂
|
2017.10
|
王小峰
|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实践分析
|
科普童话新课堂
|
2017.10
|
贺刚
|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学分析
|
科普童话新课堂
|
2017.10
|
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校资源有限,部分学生家庭也未能达到网络要求,所以微课导学大多还只能在课堂进行,时间空间上受到限制。
2、一线教师大多身兼数职,课务繁忙,而制作一个微视频,教师缺少经验和时间精力。导致微课不能常态化。
3、“微课导学”的开发还可以从多角度考虑,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若是能把微视频应用到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教材等书本知识,将更有利于学习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4、微课导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接轨融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践。既不能用微课代替教师的讲解,又要体现微课的导学价值,教师要把握这个度,做到不哗众取宠,使微课真正达到实效。
四、课题下阶段研究方向
1.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常规工作,阅读、反思、课堂实践、撰写读书笔记、研究日志、周记或月小结等。
2.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3.尝试新的微课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