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共同成长
——高如玉参加自觉教育培育站课堂展示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培育站成员更快更好地成长。自觉教育培育站全体成员相聚在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进行教研活动 。
本次活动由培育站学员李燕华主持,整个活动分六个部分:首先热烈祝贺“自觉教育”培育站成果集(上)——《探索专业自觉的成长密码》如期出版,潘建明导师向小河中学及培育站成员赠送成果集。
其次由小河中学刘荣华校长致辞,刘校长说:“在前行的人生道路上,有如此优秀的导师陪伴,相信在座的各位学员倍感幸福。希望今天潘校团队的到来,能把精神食粮留下,带走小河中学的深深情意。”
接着是课堂展示。第一节课由高如玉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2)》,高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学生设计的猜拳活动开始,用一系列的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入表格和树状图,从而提出抽签是否公平,运用知识解决发现抽签是公平的,再让学生小组抽签选择每个小组所做的题目。高老师的课主线非常明晰,关注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讲解细腻,解题规范,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高效的概率课。
第二节课由王向彪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几何概念课《角(1)》,王老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课件做得非常漂亮,熟练运用了课件中的有关功能,直观、形象地把一节课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课件中插入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角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自然生长。
随后季红娟老师带来的《如何有效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座,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认识、创设原则、创设方法及创设误区四个角度进行解读,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了新的认识,可操作性强,引发了学员们强烈的共鸣。
接着说课、评课环节两位上课老师先对自己如何构思、如何展开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出现的困惑进行说明。学员们对两节课从多角度进行精彩的点评,提出两节课的优点,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整个环节研讨氛围浓厚,又引发新的思考,这个环节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
活动最后,潘建明导师对讲座和两节课都做了精彩点评,他首先感谢两位上课老师作出的精心准备,并从理论高度解答我们提出的困惑,如:为何要画树状图?怎样画?如何进行分析引导……潘校的精准点评把我们的思维引入更深、更高、更广的层次。
此次教研活动:两位上课老师的精心磨课,让课堂精彩纷呈;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有效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导师的精彩点评,让我们每个成员在成长中体会快乐。“教师的成长永远都在路上”,让我们携手奔跑在成长的路上!
教学反思:
2018年12月25日下午,“自觉数学”培育站活动在常州市小河中学开展,我开设了研究课《等可能性条件下的概率(一)》.于涟老师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的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所以我设计这节课就按这个主线展开,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变式训练让学生辨析感受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几次试验、放回或不放回、按序依次发生、同时操作)等。并不断总结反思,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提高思维的训练效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完课边听导师和同仁的点评一边自我反思,发现这节课需要打磨的地方太多。首先在知识的发现过程中,用自学的方法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模仿会做,缺少学生思维的提升和顿悟的喜悦。对于放回和不放回实验的实质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感受。整节课的容量大,节奏快,不够从容,没给学生思维留白的时间和空间。每一次考验,都是一份收获;每一次历练,都是一种成长;每一次缺憾,都是前行的动力。漫漫求学路,我仍需上下求索。 (高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