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试题评价的“来龙”与“去脉”
——从2018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第35题说开
屠玲&苍产蝉辫;丁晓春
2018年江苏高考卷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考查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顺应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彰显能力立意,关注学生对重大时政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兼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以第35题解析题为例,该题考察必修一《经济生活》内容,共两大问四小问,设问切入口较小,分值共12分,可见《经济生活》知识内容在高考中的权重及其重要性。此外,通过分析发现,该题特别关切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学生思维的精确性、针对性和高迁移度,同时也渗透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协作开放的实践精神,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
试题发布后,学生普遍反应此题解答较难,既有计算题,也有作图题,特别是计算题如果不理解净出口变动一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影响的意思,缺乏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就会导致第二小问“对变动原因加以解释”的无所适从,第叁小问顿厂(供给需求)曲线受第叁方因素影响产生的的平移效果,来自于学生对题意的深度把握和对所学知识的自觉灵活运用,而第四小问“分析上述学者观点的合理性”考查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和对教材知识的提取整合能力,更是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答题困难。
此外,该题还以计算和作图的方式着重考查了考生处理数据、数型转换、提炼观点、揭示规律和辩证分析的能力,要求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在正确理解试题材料和设问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阐释问题的实质、成因,并进行多角度分析、比较和评价。由此可见,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笔者认为该试题很好的诠释了新颁布的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在试题评价中的“来龙”与“去脉”。
1.夯实知识为本,以思维培养为抓手,让解题操作与迁移求知合拍共鸣。试题以知识为本,关注学科的核心知识,从该试题看,体现了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模块中核心知识及其线索。该题答案包含的核心知识点涉及第一单元消费领域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成本)和使用价值(质量)及相关联核心概念----劳动生产率, DS曲线的变动,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拉动经济发展的叁驾马车中的两辆----出口和消费(内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公司产业的升级、对外开放等。
从解题操作来看,该试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解题操作时始终注重做到叁个方面:一是做到与试题情境连接,注重试题情境的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该试题的宏观情境是A国的净出口对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巨大贡献,微观层面则是A国某公司受B国的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其实暗指最近爆发的中美贸易大战。二是在与试题设问的对接上,该题虽是两问,其实有四个小问,并且每一问都有前置的限定词作为答题的条件,要求学生注重试题设问指令的具体化和变化条件,考察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叁是在答案的组织上,注重知识证据与表述模型,在教材和政策文件里寻定原理和术语,将答案规范呈现在答题卷上。
学习知识最重要之一的目的是运用知识,从迁移求知看,该试题特别强调在新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建立知识与现象的有效对接,即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该试题要求学生在经济生活“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等核心知识外,能够在“开放与闭塞的世界选择”这一新情境中做出新的抉择,将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进行有效迁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该知识应用的基本注意事项,以有利于在下一个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
2.关切生活为源,以模拟实践为载体,让科学探究与理性品格巩固发展。生活为源,在该试题中的主要表现是该试题始终注重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日常生活,关心国家生活中的大事,并始终注重将二者于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连接。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就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的能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走出去”的步伐也加快加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中国公司如何面对美国的贸易制裁,走出困境,值得每个人深思。
科学探究的主要表现是该试题要求学生更加关注试题情境,做到设问牵引,在坚持知识科学性的基础上,主动探究试题情境和设问情境中的问题,做到“怎么问怎么答”。从本题考查的能力来看,不是让学生停留在计算和作图上,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数据进一步分析、评价,在能力上明显提高一个等级。其高明之处在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基于考纲又不拘泥于考纲,使试题更显灵性和张力。
该试题在解题过程中还凸显了对学生理性品格的培育,主要表现在该试题解题过程中每一步解题的“动作”都是有章可循的,始终要求学生在试题解题过程中要注重试题情境中的条件提示,分值提示等信息的运用。该题设问部分第一大问四分,第二大问八分,由此可见,各大问的第二小问在解答时的权重,组织答案时既要慎重、更要科学。
3.关注社会话语,以有效学习为要求,让材料预设与答案生成相得益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其高度的时效性而与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个时代下的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时代话语,这些社会话语的鲜活性给思想政治学科注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和教材语言的规范性一起,既有逻辑性,又体现开放特征,使得每年的高考“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本不同”。本题中的“国际劳动生产率”、“核心能力”、“世界价值链顶端”等内容,教材中没有此表述,需要学生在平时的时政学习中予以把握。
有效学习是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是为了让投入与产出得以最大化的学习。很多教师其实花了很大的精力让学生知晓国内外重大时政,但学生只知其表,不明其里,在高考真题答案表述时缺乏有意识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时政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时政播报,更应该注重“为什么”、“怎么办”的来龙去脉的时政评析,恰当积极运用社会话语和教材语言,使得论述精当且新颖。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该试题的成功之初正是体现在其恰当的预设能带来开放有理的生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主观题,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其答案无不体现逻辑性、规范性和生成性。让学科思维在落地生根的同时能够飘起来,这也是一种发展性的思维,科学精神核心素养也要在时代的洪流中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4.奏响时代强音,以态度价值为目标,让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优化提升。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要求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时代强音,就是要坚决拥护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国家生活中的“大是大非”问题,原则问题上必须要坚定。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深化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相关要求。该道试题还要求学生坚持自主创新,理解国家近几年鼓励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理解高中政治课程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科学精神在该道试题中的主要表现是,需要学生在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基础上,对专家观点进行基于教材知识的论证,并在此过程中厘清学习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直至政治认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社会责任在该道试题中包括叁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过程中不忘关心百姓生活,不管是净出口的影响,还是遭受他国贸易制裁的影响,对百姓包括学生自身的生活产生不可忽视的效应;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忘记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势,中美贸易之战到底是两败俱伤还是有望达成双赢,对世界格局有多大影响?叁是始终在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不忘自身成长,时刻为建设国家准备力量,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213176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8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