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课题组在校图书馆二楼阅览室开展课第二次课题组集中学习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究思维可视化理论的内涵”。
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可视化理论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即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2、教学应用框架
对于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应用框架是见仁见智,依研究者的取向不同而不同,这里列举叁种框架:
(1)五层面思维可视化教学系统
刘濯源教授提出在课堂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包含五个层面:理念转化层、方法技术层、课程设计层、课堂环境层和效能评价层。
(2)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未来课堂开发架构
思维可视化技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
未来课堂的设计:从课堂环境设计和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两方面展开。
3、方法(技术、工具)
可视化知识技术——概念图(concept map)和思维导图(mind mapping)
可视化认知模式技术——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
可视化问题解决过程的技术——惭别迟补蹿辞谤补平台
可视化系统思维的技术——Insight Maker工具
通过理论学习,加深了成员对可视化理论的理解,并针对可视化教学系统和方法展开研究,深入了解可视化工具的类型和功能。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