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教科研工作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联系学校实际,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以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直面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双减”和“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化,创新教科研思路、方法、模式和载体,建设民主、开放、务实、高效的教研文化,打造教科研一体化发展共同体,促进我我校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标准研究。认真学习与研究《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开展新课标专题研讨活动,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学科能力建设等问题,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2)加强课程建设,认真做好各年级课程的实施工作。认真研究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根据本校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创新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3)重视课程评价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高考评价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学科特色和教育价值。
2、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基于“双新”和“双减”背景,以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重点,开展课堂转型研究。引导教师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为目标,开展同题异构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学科关键能力、教学关键问题、深度学习等为主要载体,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探讨课堂转型的策略,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水平。加强生物学科课型研究,不断创生新的课型与实施方式。
(2)加强高叁复习教学研究。进一步学习与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研究近两年江苏高考生物学科试题,领会高考新方案下命题的方向和意图,及时调整教研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研究和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高叁复习教学研讨,研究一轮复习教学策略,加强对试题评讲的研究,提高试题讲评的效率,加强作业练习的设计,科学训练,提质增效。
(3)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省、市、区级课题。以校级课题为抓手,聚焦课堂,引导教师以一线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特别是作业的专项研究。
3、提升教研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借力深度教研。积极参与市、区精心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同题异构、主题研讨等多元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加强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在区教学研究处、校教师发展处指导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科规划引领教研组建设,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教研组。重视备课组建设,规范集体备课,加强课标、课堂、作业等研究,彰显备课组的学术属性。
(3)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进一步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教师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生物专业期刊投稿或参加各项评比,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校中学生物教师的影响力。
叁、主要活动安排
八月:
1、&苍产蝉辫;配合学校工作,组织高叁教师开展高考研究微讲座(8月5日)
2、&苍产蝉辫;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布置开学工作
九月:
1、开设组内校级公开课(张少燕、张亚婧同课异构)
2、区教研员高叁生物复习教学一轮专题调研(章吉、朱爱卿、化文青)
3、参加区高叁生物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4、申报校级微型课题
十月:
1、&苍产蝉辫;开设组内校级公开课(曹思原、陈然同课异构)
2、&苍产蝉辫;参加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主题教研活动
3、&苍产蝉辫;参加常州市初高中生物教师野外实训活动
4、&苍产蝉辫;开设组内校级公开课(张晔、姚琼同课异构)
十一月:
1、完成各年级期中考试,并做好质量分析
2、参加常州地区高叁生物复习教学第一次研讨活动
3、参加区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十二月:
1、开设区级公开课(张亚婧、张少燕同课异构)
2、课题研究活动
3、开设组内校级公开课(曹思原、陈然同课异构)
一月:
1、自查教案、作业批改等情况
2、做好各年级期末考试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