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2月17日,课题主持人李珍珍开设组内讲座《从主题语境的过程性写作法探究读后续写授课模式》讲座。讲座围绕教学实践现状、理论基础、范例探讨教学策略展开。
第一部分:分析读后续写教学实践现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享读后续写理论研究高中读后续写课堂困惑。
第二部分:分享读后续写理论研究。1.“续”论--王初明;2.“情节”理念--葛文山;3.“支架”理论--陈桂杰。最初,面对很多外语教学的问题,王初明教授尝试改革传统的外语写作课,发掘“写”促进外语学习的潜力,由此产生外语“写长法”(王初明,2005)。随后,“互动协同模式”主张“学习者在进行阅读时,学习者自身与阅读材料就产生了一种互动时的协同效应(王初明,2010)。学习者进行续写时对阅读材料不断回读的互动,带来拉平效应(丁婷,朱晓东,2020),王初明教授依据“互动协同模式”进而衍生出“读后续写”法(王初明,2012)。最终,王初明教授于2015年进行实证研究揭秘有效促学,最终语言习得“续理论”在2016年初次呈现。读后续写题的教学设计可以参照短篇小说来实施。人物、主题和情节是小说叁要素。支架理论(Bruner):在课程难度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时,教师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支持与引导的支架,以便于把学习者潜在的发展水平激发出来。支架理论引导英语读写结合策略(陈桂杰):写作前:搭建情境、问题、图示、图表等支架,深度解读、梳理归纳,后续的写作搭建内容、结构、语言等支架。写作中:内化支架功能,完成写作提纲,教师撤掉支架,学生撰写初稿。写作后:语篇范文提炼评价支架,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评价。
第叁部分:范例探讨教学策略:
1.梳理文本2.逻辑谋段3.续写质量评价标准4.一文叁写。
具体操作步骤:
选好写作素材;设计好作文纸;监控好同伴互评
第一次写作:
写前学习评分标准;审题构建故事线;限时20分钟写初作;立马交换同伴互评
第二次写作:
拿回自己作品;依据反馈,反思感悟;教师指导学生关注原文写作风格;完成二稿,进行同伴互评
第叁次写作:
教师展示优秀作文和下水文;重读二作,关注词数、标点、书写;完成叁稿
李珍珍老师的讲座扎扎实实的教会了大家最实际的操作方法,让课题组老师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