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高中生物教研组,在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教师发展处和教学研究处的领导下,经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结协作,收获硕果
我们高中生物教研组现有教师10人,其中特级教师秦亚平教授正式来我校开展一线教学。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领导的认可。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1.明确每位教师案头有一本《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展学科组学术沙龙深入学习与研究新课标新高考,加深对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的专业理解。
2.加强课程建设,认真做好各年级课程的实施工作。认真研究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高一备课组长姚琼老师认真负责,高二备课组长张晔老师年富力强,高叁备课组长章吉经验丰富。他们带领各自年级的生物老师根据本校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创新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措施。
3.重视课程评价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高考评价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深度实施“双减”工作,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学科特色和教育价值。
叁、强化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各备课组每周五上午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保障学科教学常规的落实,使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考试和教学研究等环节有章可循。通过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基于“双新”和“双减”背景,以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重点,开展课堂转型研究。本学期共计开设14节公开课,其中张少燕老师开设市级公开课、化文青老师开设区级公开课各一。多位老师在校青年教师比武课、校解题竞赛中获奖。聚焦课堂,以一线教师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为研究核心,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探讨课堂转型的策略,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水平。以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以学科关键能力、教学关键问题、深度学习等为主要载体,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3.重视实验教学研究。开展实验室翻新建设,提供开展实验教学的资源。开展实验教学研究,通过“首届科技创新节”等活动,进一步拓宽教师教学视野,引导教师重视实验教学。
4.加强高叁复习教学研究。进一步学习与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研究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学科试题,领会高考新方案下命题的方向和意图,及时调整教研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研究和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高叁复习教学研讨,研究复习教学策略,加强对试题评讲的研究,提高试题讲评的效率,加强作业练习的设计,科学训练,提质增效。
5.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省、市、区级课题。以校级课题《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农村高中生“知识获取能力”的策略研究》为抓手,聚焦课堂,引导教师以一线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
四、提升教研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借力深度教研。承办市高中生物学高二备课组长会议,参与秦亚平名师工作室精心组织的教研活动,参与区优质课评比(化文青老师获区二等奖)等。通过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同题异构、主题研讨等多元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加强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在区教学研究处、校教师发展处指导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科规划引领教研组建设,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教研组。重视备课组建设,规范集体备课,加强课标、课堂、作业等研究,彰显备课组的学术属性。
3.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进一步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两位老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位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省二等奖。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校中学生物教师的影响力。
继往开来,我们生物教研组在新生力量的不断成长中,将越来越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