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化学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探究实验中掌握SO2的性质、制备方法,了解SO2用途以及SO2对大气的污染和酸雨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方面:在酸雨形成、危害及防治的学习过程中,增加环保知识、培养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环保意识培养;SO2的化学性质
叁、教学难点:SO2 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设疑、探索、讨论
五、教学设备:化学仪器、试剂、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引子]:演示实验:将一朵红花投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很快褪色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板书]:二氧化硫
[设疑]:根据上面实验及生活经验,如果大气中充满着大量的SO2气体会造成怎样的的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阅读材料]: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污染最严重时期。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座城市,我国的北京、沉阳、西安就在其中之列。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我国能源以燃煤和石油为主,由于我国煤炭热能利用率不高,除尘脱硫率又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量燃煤就使我国大气质量严重下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等物质,造成我国许多地区降酸雨(PH<5.6的酸性降水)的现象,不少城市酸雨次数占降雨次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最严重的是重庆和贵阳两市,雨水酸度月平均几乎全在PH=5以下。
酸雨是国际性的环境问题,它的危害既普遍又十分严重。酸雨降落后,往往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妨碍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它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固定,淋洗掉土壤中钾,钙,镁等元素,使土壤贫瘠,又使镉,铜等有害离子溶解流动,使活性铝离子毒化作用增强,伤害植物根系。酸雨的降落使与其接触的植物叶芽受到伤害,影响其正常生长。酸雨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物件。损害古建筑,雕塑像。作为饮用水源的湖泊,河流,地下水被酸化后,底泥或土壤、岩石中有毒有害金属离子被溶解,影响饮用者的健康。
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但污染造成的损耗在4%左右。
[讨论]:SO2在生活,生产中是怎样产生的?
酸雨是怎么产生,它有何危害? (增强环保意识)
[讲解过渡]:SO2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要减少它的危害,我们急需要了解、掌握它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SO2的性质
[设疑]: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预见SO2可能具有的性质
[讨论]:有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阅读]:要求学生以教材为参考资料,查阅有关SO2的性质,核实自己的猜测(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小结]
[教师板书]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40),比空气重,易液化等
化学性质: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即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设疑]:是否能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来验证SO2的化学性质?(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学生演示]:让叁位有代表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设想上台分别演示实验证实SO2的酸性氧化物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写出反应原理
[教师评价]:对他们的实验成败作适当解释,并进行鼓励,也鼓励学生课后再提出其它方案
[教师演示]
[解释原理] 二氧化硫通入品红试液、品红褪色
[师生小结]:整理SO2的性质,介绍“酸酐” “可逆反应”
[教师介绍]: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极快,但相对来说科学研究方法很少变化,因而掌握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研究SO2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科学研究方法指导)
[投影]:研究过程和方法
自学教材 |
查阅资料 |
分析大气污染,确定研究SO2 |
确定课题 |
分析讨论预测SO2性质 |
提出假设 |
设计实验验证SO2性质 |
设计方案 寻求证据 |
总结出SO2的性质 |
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
[设疑过渡]:二氧化硫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要减少大气污染,就必须严格控制SO2的排放量,尽可能少地产生SO2,同学们认为哪些反应可能产生SO2?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制备
[讨论]:产生二氧化硫的各种反应
[设疑]:这些反应中哪个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备SO2
[讨论]:从反应条件、原理、原料、装置、收集等方面进行讨论
[设疑过渡]:性质决定用途,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它可能有哪些用途?
[板书]
[学生小结]: 二氧化硫的用途
[总结]:SO2的性质、制备、用途以及对大气的污染
[思考题]:请提出一个能减少SO2 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环保从我做起的精神)
[习题]:
(1)有一瓶SO2 和一瓶CO2,请加以鉴别。
(2)将SO2和Cl2同时作用于湿润的有色布条则漂白效果:
A、好 B、不好 C、不变 D、不清楚
(3)现有品红溶液、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请将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的SO2和CO2一一鉴别出来。
(4)某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带,所使用的燃料煤中含少量硫,燃烧的气体未经处理就排往空中,又有部分发电用水未经冷却排入河流,观察其下游几十公里的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课后心得]:本节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提的一些问题贴近生活,具有开放性,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学生学习情绪始终高涨。但是本节课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实验能力欠缺,学习习惯较差,化学意识不强,对高中阶段学习不适应,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继续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