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组织管理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绿色学校>>学科渗透>>爱护水资源
爱护水资源
发布日期:2009年10月2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2009年10月28日      来源:

爱护水资源

地理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过程和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课题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接着又认识了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并学习了水的组成、性质及净化,最后展开“爱护水资源”这样一个社会课题,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本课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水资源状况”、“爱护水资源”,前者一方面说明水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又说明水的短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后者介绍了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研究,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可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教材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使学生形成四个共识,即“水资源丰富又短缺”“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另外由于本课题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如:指导学生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本地区水资源情况及家庭用水情况,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环境时报,在班级、校园内展览、或进行演讲等活动。充实学习内容,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

教学建议:(1)提前一周布置调查内容,收集资料;(2)采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材内容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学、讨论、小结);第二课时:展示成果(论文、时报或演讲)。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自学讨论→达成共识(2)课前准备→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播放有关水资源的录像或图片

观看、思考

利用录像或图片创设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欲望。

自学

讨论

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1.地面总水量;2.世界和我国总水量;3.淡水总量及可利用淡水量;4.比较我国与世界人均水量;5.我省人均水量及存在的问题。阅读教材后分组讨论、交流对“水资源丰富又短缺” 的认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和分析图表,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自学

讨论

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1.水体污染有哪些?2.节约水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水污染的危害;4.预防和防治水污染的途径。阅读教材后分组讨论、交流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的认识。

充分利用教材上精美的图和表,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中体验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课题4 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丰富的水资源2.水资源的短缺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教学

流程

课前准备

 

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调查:

1.家庭用水情况及节水措施;2.本地区水资源状况;3.水污染程度和来源及现有的防治措施;4.针对不同类型水污染提出防治设想。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进行调查与研究,调查方式有:查阅报刊、实地考察、访问、上网等。并且把调查与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或编成小报。

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调查、查资料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文字、图表形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另一方面: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学会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展示调查与研究的成果

在教室内张贴部分学生编写的环境时报、《水法》报、水污染种类介绍等资料,并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参观学习

参观、学习、体验并与自己的“作品” 比较在成果展示与分享中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对节水和防治水污染有很深的体会,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个“环保公民”。演讲

组织几位论文好、口才好的学生上台演讲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在倾听中汲取他人思维的闪光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树立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