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则栋与美国乒协主席斯廷霍文切磋球艺
庄则栋与尼克松
&濒诲辩耻辞;乒乓外交&谤诲辩耻辞;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当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要求原本被拒绝,为何突然有了转机?《改变世界的日子》一书通过孔东梅和毛泽东表侄孙女、中国第一位女性副外长王海容的回忆,描述了当年的故事。
要求访华
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日本名古屋,准备参加于28日开始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美国队提出访华要求。消息传回北京,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濒诲辩耻辞;对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谤诲辩耻辞;的报告上交总理。4月4日,总理在报告上面批注&濒诲辩耻辞;拟同意&谤诲辩耻辞;后呈报外公。
4月6日,外公圈阅报告,退外交部办理。美国乒乓球队无缘来华似成定局。因为4月7日世乒赛就闭幕了,各国代表团将陆续回国。
发生转机
然而,已成定局的事情,转瞬间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事情的起因,源于4月4日中美两国乒乓球手的一次偶遇:美国队员科恩不知怎么登上了中国队的车,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致意并赠送礼品……我从外公的护士长吴旭君阿姨那里得知,当她为外公念《参考消息》有关此事的报导时,老人眼睛一亮,不但让她把这则花絮再念一遍,还说了一句: “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
连续几天的几则外电,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美乒乓球队员接触后给外界带来的巨大震动,例如,共同社有两篇报道,分别是《以庄则栋为中心,形成了&濒诲辩耻辞;友好之环&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一起乘车吧&谤诲辩耻辞;&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世乒赛上的&濒诲辩耻辞;美中友好&谤诲辩耻辞;》。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外公会突然转而作出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
改变决策
吴旭君曾同我谈起那天的情况:
4月6日晚上,外公提前吃了安眠药,打算睡觉。11时多,吴旭君陪同他吃晚饭。饭后,发现老人已经困倦,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突然,他又说起话来。吴旭君听了一会儿才听出,大意是:
&濒诲辩耻辞;打电话&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王海容&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美国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华!&谤诲辩耻辞;
吃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这是外公的嘱咐,也是中央定的一条规矩。如此重大的事情,外公当天又刚刚圈阅不邀请美国队访华的报告,吴旭君是知道的。她不敢做主。
&濒诲辩耻辞;怎么办?我又不能说:主席,你给我写个字据,免得你不承认。当时也没录音机,有录音机谁敢录音呀!请与不请,一字之差,办对了是应该的,办错了&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谤诲辩耻辞;吴旭君说。
看她没动静,外公生气了:
&濒诲辩耻辞;小吴,你怎么还不去办?&谤诲辩耻辞;
吴旭君故意说自己刚才在吃饭,没听清。外公信以为真,又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了一遍。这回听清楚了,真是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吴旭君还是不放心,问外公吃安眠药后说的话算不算数。外公急了,一挥手,说:
&濒诲辩耻辞;算!赶快办,来不及了!&谤诲辩耻辞;
接到吴旭君电话,海容第一个反应:报告总理!《周恩来年谱》载:&濒诲辩耻辞;1971年4月10日,本日,根据毛泽东作出的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对外宣布正式邀请美国队访华。&谤诲辩耻辞;
巧布坐席
1971年4月10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加拿大、英格兰、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及美国共5个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成员。
美国代表团无疑是这5个国家代表团中最受世人关注的。而如何把握代表团之间,国与国之间一律平等的原则,则需要高超的外交艺术。总理提出一种全新的坐席安排方案,即在每个代表团中间设置主座,总理谈完一处,再去下一处继续谈。这样一来,等于既集体会见了5个代表团,又逐一会见了每个代表团,而且还与每个代表团逐一合影,客人皆大欢喜。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总理这样设身处地地为客人考虑,平等待人,不辞辛苦地抓住每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启示。
与周总理1971年4月14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同时,尼克松总统也发表了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5项具体措施。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0多年的国门,震动了地球。国际舆论将此称为&濒诲辩耻辞;乒乓外交&谤诲辩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