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日历史教研组陆灵毓老师以选必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作为授课内容展示了一节精彩纷呈的历史课,充分体现了历史课堂的思维性和创新性。陆老师首先展示了出土的汉代文物图片,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的同时导入新课,通过“大漠驼铃书长卷”、“丝路长卷话文明”、“古今交响续春秋”叁个教学环节,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随后教研组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优化建议。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本课注重素养与教学的相结合,利用地图分析丝绸之路兴衰历程,强化时空观念;深挖教材文献图片史料,&苍产蝉辫;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最后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厚植家国情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同时,注重引导与讲授相结合:在分析张骞通西域“凿空”部分时,制造思维冲突;在分析陆路转向海路时,环环相扣,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了解生产力水平才是商路转移的原因。
但是,课程内容繁多,注意删繁就简,突出核心内容,精细化教学时间分配。 本课难点在于理解商业贸易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维度剖析、多类型史料呈现丰富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
历史教育的力量在于昭示来者,要从历史中涵养我们的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强调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借助科学的实证方法和真实可信的史料证据,从人类历史大时空出发,探明历史的因果逻辑,解读历史的发展趋势,阐释历史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