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之声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历史学科组>>教研之声>>教育心得>>正文内容
历史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讨论
发布日期:2012-12-31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殷静玉

历史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讨论
倒序浏览 只看楼主
    殷静玉
  • 姓名:殷静玉
  • 主题:4篇
  • 帖子:10篇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课堂教学中的讨论便是历史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的师生互动方式,这种课堂形式的采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也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日常教学课堂中,一些教师由于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不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使课堂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那怎样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大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各自的做法和心得。

发表于:2012-11-22 8:23:21 回复 编辑 楼主
 

    马维旦
  • 姓名:马维旦
  • 主题:0篇
  • 帖子:7篇

题目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讨论题目。

首先,题目要难度适中。教师选择的讨论题难易度要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如果难度太低,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难度太高,就脱离了实际。教师应使讨论的问题处于学生认知的“接近发展区”内,这样既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又让学生能够接受,从而达到课堂讨论的最佳效果。

其次,题目要新颖有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的问题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相反,如果换一个角度,使学生有新鲜感,那么他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在讲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洋务运动中,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主张‘自强’‘求富’,追求‘发展’,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同样是追求‘发展’,中国富强起来。因此有人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适合中国近代,只适合中国的现代。你是怎样看待这个观点的??”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学生能感觉到问题角度的新颖,也就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展开积极的讨论。

第叁,题目要具有价值。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要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课堂讨论的活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了《火烧圆明园》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建?为什么将废墟留在那儿,那不是国耻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赞成重建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重建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反抗外侮的决心,可以展示中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不赞成重修的也纷纷陈词:废墟可以让国人更清醒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可以揭示侵略者的丑恶的嘴脸……还有学生建议新建的圆明园应建在毁灭的圆明园旁边,让“金碧辉煌”与“残垣断壁”共同印证那段历史

发表于:2012-11-24 10:08:03 回复 沙发
 

    马维旦
  • 姓名:马维旦
  • 主题:0篇
  • 帖子:7篇

1、精心创设题目情境,避免参与人过少,出现独白的局面

2、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避免流于形式

3、灵活恰当的加以引导,避免冷场

4、引入竞争机制,并对小组成员加以明确分工,以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

 

发表于:2012-11-24 10:08:48 回复 板凳
 

    杜宁
  • 姓名:杜宁
  • 主题:0篇
  • 帖子:4篇

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全面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上,或者在枝节问题上耗时太多。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明确当前面临的讨论任务,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课学习中,首先,教师请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成果(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查找“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科学春天”“飞天梦想”四个模块的相关成就和人物的图片、文字材料及影音材料等),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这些成果。其次,教师根据各组学生代表呈现的材料,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全面解决问题。教师引导“两弹一星”组同学从两弹一星成就和这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方面入手,来理解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以及科技成就对国家国际地位的影响。引导“东方魔稻”组同学从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希望着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又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科学春天”组同学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名论断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引导“飞天梦想”组同学关注我国在航天航空等高尖端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影响——中国科技成就再次震撼世界!这些跻身世界前列的科技研究成果的取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引导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出现某些史实上的错误。对于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清的重要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而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误区。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中,“飞天梦想”组同学感叹建国六十年来科技取得的硕果累累,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提出中国是科技大国、科技强国。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指出中国科技的“尴尬”——中国至今还未获得一个诺贝尔科技奖,让学生清醒地看到和感受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形成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当然,如果某个学生能发现错误则更好。
  3.引导学生尊重和关注别人,听取他人见解。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由此获取的知识、能力、方法保存在自己的脑海里,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的多数时间必须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但学习又总是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尊重和关注他人,听取他人见解。无论是小组成员之间还是小组之间,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提高。特别是当其他同学发表不同见解时,也要认真地倾听并吸取其中有益的内容。在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中使自己能够发现和吸收来源于一切地方的有价值的东西。在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环境中,新颖的思想才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伏尔泰说过一句名言:“尽管我不赞同你所说的一切,但是我却要誓死捍卫你说出他们的权利。”这条原则应当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态度。

发表于:2012-12-3 11:05:50 回复 地板
 

    王泽
  • 姓名:王泽
  • 主题:3篇
  • 帖子:28篇

  1 、精心设计讨论题。讨论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组织讨论成功实施的前提,因此,讨论题要求精心设计。讨论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学生在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时积极性会更高。讨论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尽可能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给学生以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准备和充足的时间等。讨论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参与者要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应提供讨论题的有关资料,或由学生自己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后,学生在讨论时就有话可说且言之有据。讨论的时间一定要保证,只有讨论的时间充足了,学生才能充分地开动脑筋,深入地展开讨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否则,讨论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3 、有效组合,明确分工。小组规模一般以 5 人左右为宜,小组的组成一般可采取教师分组(包括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和自由组合两种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利弊,没有一种分组方式适合所有情景。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分组方式以适应课堂条件和学生特征。小组要有团队精神,小组内成员各自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至关重要的。小组内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一个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当课堂主角,经受锻炼,也可采用角色互换的办法,组长、记录员等轮流担任,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从而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4 、创设民主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随便否定,要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来澄清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甚至敢于同教师展开争论的精神。

  5 、教师在讨论中要有较高的信息捕捉能力、洞察力和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加强引导。

发表于:2012-12-5 9:22:13 回复 4楼
 

    殷静玉
  • 姓名:殷静玉
  • 主题:4篇
  • 帖子:10篇

 

问题的设计是课堂的核心,只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讨论才有成效。

设计的问题应有可深化性。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经过讨论,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比如《商鞅变法》一课中有一题:《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学生们通过讨论这个问题不仅能知道商鞅变法的结果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而且还能深刻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如何判断改革的成败,有些小组在讨论中还会涉及到商鞅变法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结论只有几句话,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很多。类似的还有辛亥革命究竟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等等。

发表于:2012-12-16 18:43:14 回复 编辑 5楼
 

    殷静玉
  • 姓名:殷静玉
  • 主题:4篇
  • 帖子:10篇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合作。有的老师习惯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后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的要求,接着在教室里一边来回巡查学生的合作情况,一边大声交代学生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的操作势必会干扰学生的合作探究。比较合理的老师先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接着展示讨论合作探究的课题,再指令小组合作开始。在小组合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让各小组成员之间关注各成员的表现,如表情、神态、动态等等;题型学生互相关照本组成员,主动谦让,让人人又合适的位置,主动关照边缘人员,注意声音的控制,保证本组成员听得清楚,同时不影响别的组;如果有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或者合作不够友好,或者讨论、发言是声音太大影响到了本组或其他小组的同学,老师也必须给予正确指导。

 
发表于:2012-12-16 18:49:53 回复 编辑 6楼
 

    王建仁
  • 姓名:王建仁
  • 主题:0篇
  • 帖子:7篇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复杂情感的学生,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历史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知情合一,能给课堂以灵气,让学生个性飞扬。
在“诸子百家”的教学中,有位老师引入“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的话题,尝试着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儒、法、道叁组,创设以下活动情境。①模拟超女笔碍台,让学生扮演大众评委对儒、法、道叁组进行笔碍投票;②笔碍叁方自由辩论。儒家组持损害公物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的观点;法家组认为损害公物属违纪行为,应予以警告;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让学生自我觉悟。这样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加强了学生分析应用能力,又达到了化人、育人的教育目标。
又如“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学时,由学生甲、乙、丙分别扮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叁位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其他学生另分叁组,分别代表法国社会的叁个等级,对甲、乙、丙的发言做出自己“等级”的反应,展开辩论。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一份收获。
以上两例中,学生畅所欲言,多维互动,在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其成功原因在于知情合一,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上两例中,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交互运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展露自己独特的思维,使课堂焕发出一派生机。
发表于:2012-12-17 9:01:18 回复 7楼
 

    吴明峰
  • 姓名:吴明峰
  • 主题:3篇
  • 帖子:17篇

  组织好课堂讨论是一门艺术。尽管课堂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所以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教师在讨论中应做到: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发言、不要离题太远;要根据讨论发言的进展情况,随时抓住和深入理解与主题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以求讨论步步深入;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要把学生发言的重要观点写到黑板上,这样可使学生受到鼓舞,并起到引导作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出小结。

  总之,教师在组织讨论中要做到“激励、点拨、引导”六个字,使讨论达到预期的目的。

发表于:2012-12-17 10:04:51 回复 8楼
 

    吴明峰
  • 姓名:吴明峰
  • 主题:3篇
  • 帖子:17篇

  怎样的讨论才有效呢?

  第一,讨论要注意让学生全员参与,要让学困生、中等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学困生能够描述的,就采用让学困生描述,中等生、优秀生质问引导的方式;中等生能够描述的,采用中等生讲解,优秀生补充完善的方式;否则,再采用优秀生讲解,中等生、学困生生听讲、质疑的方式。

  其次,学生讨论期间,教师要巡回于各组之间,及时处理各组讨论存在的问题。如果存在个别组没有学生能够解决所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该参与到这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并且对各组讨论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再者,讨论一般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对于讨论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点拨,对于偏离主题的讨论要及时制止。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在讨论结束后,组织各组进行展示,让学生共同享受合作学习的成果。

  第四,操作程序要随机而变。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一般学生讨论可以得出结论,或者得出初步结论,就可以先讨论,相互补充,教师给予补充或评价;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好展开的,教师可以先讲,讲完后如果只有少数学生会,再组织讨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