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课前预习】完成《金榜》笔7-8的填空
【课堂探究】
一、探理学之源------新儒学体系理学形成的背景
1、看教材笔12的引言和第一子目第一段,归纳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
2、隋朝, 儒学进一步发展
3、唐朝, ,儒学受到挑战
4、儒学复兴运动(先声 ;掀起 )
【合作探究1】结合所学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关知识思考:为什么理学在宋代形成?
二、走理学之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一)、程朱理学
1、含义: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和人生命运(佛),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也称 “道学”。
2、代表人物: 、 、
3、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叁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叁: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之?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请概括:什么是“天理”?理学的道德观是什么?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请回答:怎么才能通达“理”?
4、【自主比较归纳】二程和朱熹理学的观点的异同。
5、程朱理学的影响:
【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二)、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陆王心学的代表: &苍产蝉辫;、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阅读P14页和下列两则小故事,探讨归纳陆王心学思想
小故事1: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理”的思想。
小故事2: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1)、陆九渊:
2)、王守仁:
叁)、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及影响
【思考探究2】《金榜》P9
叁、寻理学之果----宋明理学的评价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合作探究3】 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材料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材料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材料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材料七名校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日近有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材料八&苍产蝉辫;①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②三从四德:“三从” 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③“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④“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 (清)
1、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2、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课堂小结】(略)
【达标检测】《金榜笔9》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