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省级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心得体会>>正文内容
课堂突发事件的“和谐”处理
发布日期:2015-10-08   点击次数:431   来源:   录入者:尹建文

 

课堂突发事件的“和谐”处理
 杜宁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上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一个发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例子谈谈感想。
在讲必修一讲古罗马的政体演变过程中,提到了元首制。我提醒大家注意的创始人屋大维的图片,结果有的学生小声笑着说他的衣服是什么材料的啊,褶皱那么多,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则材料:屋大维的上一任领导人凯撒在公元前73年的一天穿了一件丝绸制作的衣服进入元老院,结果引起了轰动。我把这个故事讲完了,学生都显得很好奇,
我顺水推舟问了几个问题:
恺撒和屋大维生活的时代正好是中国的哪个朝代?
恺撒身上穿的衣服有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买到的?
古罗马在中国的古称是什么?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让学生回忆起西汉、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凿空、大秦等历史名词,从而加强中西方历史的比较。本来很枯燥的世界古代史内容,通过和中国古代史的联系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加强历史纵横联系,提高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
我的心得是:
1、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打断、扑灭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没人再举手,没人再想说。思想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解决学生突发问题的办法贵在教师的引导,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加强对相似概念的分析、比较、鉴别,并通过提供材料和途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自我搜集材料,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在历史课上的积极性。
2教师一定要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备课本,备学生,还要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哪些问题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困扰,哪些问题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发挥。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疑问或者偏见的时候适当的补充相关知识并提出延伸性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3在布置给学生准备搜集材料的同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以免认识问题过于单一,另外当学生作好展示后,教师要努力整理成体系的东西,并可就此提出更深入的问题看学生明白了多少,特别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唯有如此,师生才能共同进步。
      
总之,我们要明确一个理念: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过去只把学生作为主体,把教师作为主导,造成了教师主体的闲置,忽略了教师的主体性,也就忽略了教师的能动性,这是一种观念的误区。理想的教育教学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正确引导,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要让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