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回归课堂的真实诉求
————浅谈提高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教学策略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戈玉燕
电话: 13776870543 邮箱:测补苍测补苍虫颈苍锄补颈蹿别颈蔼调域名已经过期皑
摘要:对于中国的学校音乐教学来说,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责无旁贷。为了使音乐教学符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文化需要,必须明确和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所应占据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民族音乐 音乐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音乐教育已经作为课程改革的先行学科之一,各种新理念、新教材是层出不穷,因此,人们对个问题的重要性也认识的更加清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的音乐教育在新教学理念的带动下得到了可喜的发展,但我国目前基础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堂上的音乐作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面向的音乐作品基本上都是传统音乐,学生不愿听民族音乐,更不能背唱大量的民歌,而实际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民族音乐,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除此以外,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并且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怎样让学生们成为真正的爱乐人,并且喜爱民族音乐?怎样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而不仅仅就在流行音乐中徜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文化”。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近几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元旦音乐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在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同时,极大的鼓舞了每一个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乐了解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对学生民族意识的提高,是当前学校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之一。
一、营造氛围,热爱民族音乐
音乐的教育作用一般是通过长期感染、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教师应创设一种能让学生轻松接受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与民族音乐相融的环境之中。
校园广播是学校必备的常规媒体之一,学生集会,发布校园新闻信息等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有效地利用校园广播,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为何不以民歌或民族乐曲来代替铃声呢?课间播放一首或几首优雅的民族乐曲,可以起到消除疲劳,焕发精之功效。有人说,音乐是瑰丽灿烂的天堂,商场、超市、书店、市民广场,这些地方都音乐飞扬,何况是教书育人,陶治情操的学校呢?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便能够自然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二、开拓视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并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音乐艺术实践及民族音乐的文化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舞台上,增长民族音乐知识,陶冶精操,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增强弘扬民族音乐的意识。例如: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尽量使用方言演唱,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和家长一起学唱一段地方戏曲(无锡的唱锡剧,上海的唱沪剧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请来社会上一些知名的民乐演奏家,戏剧演员等作嘉宾,为同学们做讲座,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带动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大家一起不懈努力,让民族音乐的美妙旋律萦绕在课堂上、回荡在校园里,流淌在整个社会中。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
叁、激发兴趣,感悟民族情愫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和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感受民族音乐的真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挖掘教材 由浅入深
教师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介绍给孩子,引导他们从熟悉的旋律中挖掘音乐的内涵。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歌词是诗,唱出来是歌,节奏韵律里有舞蹈,旋律线条里有图画……这正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地追寻幸福生活理想的写照。还有《二泉映月》,自问世以来流传至今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男女老少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在国外也有广泛的影响。着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在北京听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聆听中,顿生断肠之感,不禁黯然泪下。
为什么阿炳这位盲艺人的二胡曲会如此引人注目,视之为我国民族乐曲的瑰宝呢?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二泉映月》音调和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等有着很深的渊源联系,给人以十分亲切之感。它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通过变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扩充、缩减,结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让音乐层层推进和迂回发展,从而塑造出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这样富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为之陶醉,百听不厌呢?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民族音乐,老师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作品有完整细腻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把握好音乐作品中的灵魂,才能让学生为之震撼,为之陶醉。
(二)教师示范 不可忽视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固然一个蹩脚的指挥会令人失望,但一个糟糕的音乐教师会整整30年将30批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一个有较强综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师,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学习的动力。若是教师本身十分钟爱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如痴如醉,甚至能有腔有调的唱上几首民歌,拉上一段《二泉映月》,吹出一曲《鹧鸪飞》,既能给学生提供更为直接的示范演奏,又能直接把学生引领到民族音乐里面去。
四、移情入境 ,提高艺术素养
音乐是作曲家、演奏(唱)家和聆听者感情交流、灵魂沟通的世界。叁者若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也就表明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小泽征尔要跪下去听《二泉映月》的虔诚,也许是对我们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最深刻的启迪。
小泽征尔是世界乐坛的奇才。他作为指挥有着惊人的总谱记忆能力,往往是过目不忘。跪着听音乐的故事发生在1978年6月,小泽征尔第二次访问北京,他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翌日,他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姜建华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情不自禁,掩面而泣,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虔诚说:“这种音乐只应当跪下去听”。并且真正地从坐着的椅子上顺势跪下去。当时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赶紧拉着他的手把他扶在座位上,小泽征尔又喃喃自语地说:“如果我先听了这次演奏,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没有真正理解这首音乐,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小泽征尔的这段往事,在乐坛上传为美谈,这一切都是由音乐引起的。
虽然学生对音乐的结构,调性,配器,和声等是很陌生的,但与老师一样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音乐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细细欣赏、认真体会,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其内心情感倾注到作曲家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的音乐艺术的熏陶下,身心愉悦,从而真正享受到民族音乐中的美。
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更有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牛顿”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他认为自己在科学上的成功是音乐给予了巨大帮助。音乐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钥匙,可见音乐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同一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教育具有超音乐的功能。
让我们沉浸在民族音乐的浪潮中吧,热爱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参与民族音乐,为我们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曹理、李朴珉.中学音乐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裴东.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加强民族主体意识[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3)
[6]伍晓萍.走进民族音乐 增强民族精神[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