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环境,丰富高中美术教学模式
武进区礼嘉中学 陶瑛 213176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网络技术与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整合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网络技术 高中美术教育 教学模式课程资源 学习方式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第一部分教学建议中提到“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指导学生学习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美术作品,并利用国际互联网大胆发表和传播自己的美术作品和学习心得。”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E、现代媒体艺术。美术学科教学越来越呈现出美术课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教学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单调等种种矛盾,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在目前的情况下,从美术教学本身来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便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而网络不仅是美术课程资源共享的途径与手段,而且本身已成为一座具有无穷发掘潜力的课程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高中美术教学信息的优化整合,而且有利于对学生处理相关信息能力的培养。网络的优势势必会对高中美术教育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图文并茂,信息互动,网络技术极大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它是一门知识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它正好非常适合美术以视觉形象为主要传达方式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网络让我们实现了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还为我们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繁琐的程序,在美术动手制作中是手工无法比拟和达到的,通过电脑许多我们需要的、想象的效果都可以立即呈现在眼前,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限制。传统的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固定场所和相对固定的时间限制,而网络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拓展了现实课堂授课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维度,并增强了其灵活性。网络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通过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及视频信息,这种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学习情景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环境,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更新快,便于了解艺术资讯和查询美术学习资料。根据课堂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从网上查找资料,将网络资源整合利用,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视野,弥补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不足,网上有大量可供下载的软件、图片和资料,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如欣赏绘画作品《日出印象》, 利用网络链接到美术网站浏览,就可以了解印象画派画家莫奈的生平、作品评论和课本上没有的其他代表作品如《睡莲》等。让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艺术海洋里遨游。这相比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当然,课件的设计要灵活,尽量避免如固定程序、定型情节等一些课件教学的局限性,体现人的主体性、教学资源可重组性、开放性等原则,使课堂多元化,更科学、更灵活、更人性化。
二、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网络技术促进了学生由单一到多元的学习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网络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随着现代家庭电脑大量的引进,学生自主接触电脑的便捷,也大大方便了网络远程教育的进行。因此通过网络来传达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举足轻重的情感因素势在必行。
美术课程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老师讲、学生练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信息学习的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在课堂进行讲解、叙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分析,然后通过课件或网络加以明确内涵。网络已经成为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学生这一获取知识的途径,了解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等手段接近并走到学生中间,从学习、生活的多个角度,正面或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在线讨论都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整合利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掌握获取的知识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选择的能力,并从多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及时对学生学习做出评价与反馈,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爱学生,从形式上和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有和教师交流的需要,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支持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认可会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在教《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欣赏时,就指导学生充分运用了网络资源。课堂就变成了查找资料(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搜集整理(按资料类别分组下载)——理解交流(归结到教学平台)——发表看法(网上留言)——教师总结的开放性课堂。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研究所需的资源,
同时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网络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艺术视野,提供了大量的审美情感体验资源。比如美术教学网站、网络图书馆、美术馆的建立提供了美术情感体验交流的平台,甚至可以用美术的形式通过网络的传达进行超越国度和语言障碍的审美情感交流,形成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在信息获取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积极开发信息化美术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美术教师应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信息交流方面,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省市间乃至国际间的学生作品交流。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发表自己教学成果,并于国内外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艺术家等进行多方面的交流。由此,再次表明了网络教育的渠道,也证明了交流的多渠道、地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便捷达到更广泛、更深刻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情感的交流,其中有美术作品情感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为我们所惊叹。他们对网络技术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关注对培养他们学会用信息手段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有利的。但是在现代信息时代,网络灌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正面的,有的孩子就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和网上交友。即便是在学习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丰富多样也会冲淡学习目标,转移学生的注意,需要老师强制控制。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切不可放任学生,把人机交互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避免放任学生自由随意地学习。
网络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会有很大的冲击。面对新时代、新的教育方式,美术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图形软件等,同时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更深更全更透的掌握。要求教师重新拟定新的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把高中美术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推进。
参考文献:
1、徐建融 钱初嘉 胡知凡 《学科教育展望丛书——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初嘉 《美术教育的新资源——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中国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