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发展规划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艺术学科组>>学科教研>>正文内容
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2-06-16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不详

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审美教育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提升人精神境界”这个培养、提高人素质的根本问题上发挥了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的一部分。儒家思想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十分注重“乐教”,他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当然了孔子这里所说的“乐”不仅限于音乐,而是由此开始进而讨论的人生问题。即使这样他与现代音乐教育的目的也是不相违背的,都是以提高社会精神文明为最终目的的。

合唱是音乐艺术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从学堂乐歌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即使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入了各种形式的器乐教学,合唱在某种程度上强调共性发展的特点仍然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它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合唱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直接可行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载体。

一、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合唱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我认为一个人学习知识和办事的能力是与两个因素分不开的:一是智力开发的程度,另一个是行为习惯。上合唱课的老师一定要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来达到开发智力和培养良好合唱习惯的目的。

上了几十年的学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用“聪明”或“笨”来评价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好,班级活动积极主动的学生老师会很高兴,很骄傲地说,这个学生脑袋瓜灵活;而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在班上又是闷葫芦的学生老师往往会很惋惜地认为,这个孩子智力有问题。在我看来,除非真的是大脑先天发育不完整,否则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只是智力开发的程度。

现代科学证明:人智力开发的程度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同时作用的结果。只有充分调动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我们现在的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自然科学的学习,更多培养的是理性思维方式。但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能力。在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在合唱训练中,学生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同学们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老师在培养和引导大家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同时,要唱好这个作品就必须认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形象,曲式特点等等这些都是要求歌唱者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及理性的分析能力。人们常说: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事半功倍。合唱训练需要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对音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比如识谱及听觉的训练,是学习合唱的必备音乐技能。一般人很羡慕学音乐的人能把阿拉伯数字或者看似都一样的小蝌蚪唱出美妙动听的旋律。但他们不知道在这后面,我们训练这些基本功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们要通过反反复复和一丝不苟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成为佼佼者。另外,合唱团是一个集体,纪律就是保证。在排练的过程中队员们的坐姿、站姿、开始起唱、停唱、休息等行为习惯都只是在指挥的一个手势下就能完成,要是哪个队员无辜迟到、缺席或者是随便讲话都会影响到训练的效果。这个时候告诉他们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诚挚的关心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唱训练能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细致、有条有理以及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等良好的态度及习惯,把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延伸到学习和工作中,将会促使学生们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发展。

()、合唱训练培养“共处意识”,学会如何“做人”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各类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很好地生存。我们在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在学校里接受各个方面的教育,生活的环境相对来讲比较单纯,这使得很多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初由于不谙做人处世之道而吃亏。合唱教育作为一种最直接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在无形中教育学生怎样使自己跟别人相处。

古人说:“建工立业者,多虚圆之土;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2]也就是告诉我们“成功的第一元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本杰明 富兰克林)[3]。要想别人接受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就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尤其是集体形式的活动,更有益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合唱训练作为集体的音乐实践活动,讲究的是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之间的均衡协调,声音要在交替中有序进行。队员们在训练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识和共同的情感,可以直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这也是合唱最独特的教育功能。

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张扬、随意、任性的性格普遍存在,这在强调分工协作的社会发展大方向下过分地突显自己是最要不得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团结、相互关心的团体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合唱中最忌讳的就是声音个性的过于膨胀,如果每个人只表现个人而不考虑大家的合作就很难唱出作品的风格特点来。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是来不得半点随意的,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及情感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合唱队员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声部。因此当一名个性突出的人参加训练后,他首先要适应整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另外,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并不是为了达到表面上的一致而相互毫无主见的附和,或者随风两边倒,甚至是滥竽充数,而是每个成员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就像合唱中的合作与独立必须是辨证统一一样,合唱要求参与者既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独立的声部观念。尤其在多声部交织进行时,更要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及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能力。这其中无不渗透着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通过参加合唱训练悟出的人生感受是我们一生都受用的。

二、       合唱参与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由上可知,合唱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合唱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音乐,距今有近一千年的历史。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拉开了我国发展的序幕。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却对我国的政治斗争的胜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合唱还是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4]。究其原因,可归纳以下几点:

()、合唱宜于培养和发展音乐素质

音乐是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懂音乐的人是知识结构不完备的人。合唱是集体的音乐实践活动,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和发展大众音乐素质的手段。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一个优秀的合唱团要求每位队员都要有良好的音乐基本素质,即对音乐的“感知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感”。乐感包括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情感表达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感知力。组织科学的合唱训练不仅可以提高队员的视唱发声技巧还可以培养队员的平衡协调能力及对于音量音色的控制能力,这些都是学习音乐必须具备的素质。另外,由于经常接触各种不同的作品及作曲家,掌握了不同音乐的不同风格,在对作品的情感表达上更是游刃有余。因此,合唱在音乐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用。

()、合唱便于实施,易于接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要求更高的精神追求。合唱作为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正好顺应了这种发展的潮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歌唱爱好者参与。导致业余合唱如此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较其他音乐表演艺术来说实施方便,而且容易被人接受。

合唱是声乐表演艺术,音乐的基本要素均用人声来表达。合唱团除简单的伴奏乐器外,无需购置大量昂贵的乐器,合唱队员的嗓子就是合唱团的“乐器”[5]。现在各种媒体那么发达,人们在耳濡目染下很自然地就掌握了一些歌唱的技巧,尤其是卡拉OK的流行更是积极的推动了我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合唱团只要有简单的场地及伴奏就可以进行排练了。相对于乐器表演来说更加直观,技术难度也只要略小一些。另外,现在许多合唱方面的专家热情的参与组织团,大大方便了合唱团的排练。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还有大量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的出现也为合唱的迅速推广提供了方便。

()、参与合唱可以获得创作与欣赏的双重乐趣

合唱是音乐艺术,它与所有的艺术类型一样都要有二度创作的过程。一首好的合唱作品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它的艺术价值要通过队员的演唱来体现。在排练或演出过程中,队员运用一切理性和感性的知识去解决技术或艺术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付出与所得跟其他劳动一样让人感到喜悦,有成就感。另外,一次高效率的排练或演出往往也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随着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合唱者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在欣赏作品。这个层次上的欣赏要比听众来的更深入,更受感染。这也是许多业余合唱团存在的原因之一。大家在工作之余凑趣的同到一起参加合唱队的排练与演出,在身临其境地享受创作与欣赏双重乐趣时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叁、   总结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审美活动,它会教会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对待他人,使他们养成宽容与慈悲的情怀,从而成为文明的高素质的现代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方面的深远意义。但是,在我国由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实行的“应试教育”,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导致国人音乐水平普遍偏低,甚至在现在的青年学生中也找不到几个人识谱的。而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里就比较重视,他们的专业与非专业的教育差别就不是很大。这种由于教育体制导致的后果不仅影响到经济领域,对其他许多方面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位着名的华裔科学家在回答一名学生提出“中国能不能向世界贡献‘诺贝尔’获得者”的问题时,对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近期出现不了诺贝尔获得者的原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其中就特别强调了中国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问题。因此,希望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能把眼光放远一点,对教育的根本问题思考的透彻一些,重视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审美教育,看到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