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发展规划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艺术学科组>>学科教研>>正文内容
论文:让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
发布日期:2013-03-21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戈玉燕

 

让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
武进区礼嘉中学:戈玉燕
【摘 要】本文根据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要求“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挖掘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 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因而音乐课程它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主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长期以来,音乐教学过分注重音乐形式、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个性、尊严、价值;不重视人生理想、人生信念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本身具有的人文特征逐渐被淡化。新一轮的音乐课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音乐鉴赏中获得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关注人的生存、人内心的感受,学会间接地与创作者在思想、情感上交流,从而学会认识自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呢?我觉得只有教师深入地了解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才能在教学中积极、灵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1、从民族、历史的角度着手
歌剧大师瓦格纳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在西方,为什么巴赫的《产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等作品都弥漫着浓烈的宗教气氛,那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类尚在混沌中,有许多现象都无法证实,他们把自己交给了上帝和神,就像宗教徒、“音乐之父”——巴赫所认为地:“所有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的动机,除了赞颂上帝纯洁的灵魂外没有别的。”又为什么“自由、平等、博爱”会成为贝多芬毕生所追求的理想?那是因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正值他风华正茂的年龄,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奠定了他一生的人文哲学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互补为基础的,他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特别强调艺术作品文与质的和谐、情与理的统一,喜欢自然与人心的双向交融,推崇思想道德高尚的作品,体现一种追求平淡,中和的特征。它的文化精髓不仅渗透在杜甫的诗、韩愈的散文、辛弃疾的词、颜真卿的字中,当然也渗透在《高山流水》、《梅花叁弄》、《春江花月夜》里,弹弦拂徽的古琴音乐行为,就是中国古时土文化的鲜明印证。
2、从地域、环境的角度着手
十九世纪中后叶的法国文艺评论家丹纳,他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提出:“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环境是客观的外部原因,不同的环境,由于地理的、气候的各种形式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域、各种相异的文化形态和精神世界,不是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为什么江南的民歌大多结构规整,音调平稳、舒缓,风格柔美委婉、清丽优雅?那是与南方碧绿的良田、充沛的雨水、幽曲的弄堂、鱼鳞似的瓦顶、弯弓般的石桥,吴侬软语的水乡风情分不开的。又为什么陕北的《信天游》高亢、粗矿,无论是表达喜、怒、哀、乐的哪一种感情,在音乐表现中大都讲求音域宽广、音调高亢、旋律跌宕,给人一种勇敢、坚韧、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那是因为陕北那一道道山、一道道梁、一道道沟,还有那无边无际广漠荒凉的黄土地所造就的。从而让学生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角度领悟到不同地域民歌的不同人文精神内涵。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注意存在于音乐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只要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归纳,我们就能找到让人达到至高境界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闭
《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乐教育展望》 戴定澄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音乐通史》 于润洋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 研究性学习理论与指导》 邹尚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发表于2012年8月《新课程》杂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