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手册
课题名称 依托学生艺术社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课题组长 戈玉燕
姓 名陆惠芳、陶瑛、蒋敏芬、周水易
立项时间 2014年9月
课题级别 校 级
结题时间 2015年7月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教科室
2014年9月——— 2015年7月
课题研究制度
1、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选取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性、困难性、针对性、经验性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
2、教科室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方法,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3、所有行政人员都应参加1个课题组,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4、各课题组应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5、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每人每学期必须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6、各课题组成员要坚持记载科研手册,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阶段研究作准备。
7、学校要适时邀请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指导。
8、每学期未,课题组成员应对个人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评价,课题组、负责部门应对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
9、学校要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10、实行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对课题实验中成果显着的教研组或教师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奖励。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
戈玉燕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3年8月
|
|||||
职务
|
音乐
教师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
一级
|
现担任学科
|
音乐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学士
|
|||||||||
现任年级
|
高中年级
|
所属教研组
|
音美教研组
|
|||||||||
通讯地址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
联系电话
|
13776870543
|
|||||||||
电子信箱
|
驰补苍测补苍虫颈苍锄补颈蹿别颈蔼调域名已经过期皑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担任课程年级
|
担任学科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陶瑛
|
中学
高级
|
高一、二年级
|
美术
|
美术学科相关资料记录,整理
|
||||||||
陆惠芳
|
中学
高级
|
初二年级
|
美术
|
美术学科相关资料搜集,供大家学习
|
||||||||
蒋敏芬
|
中学
高级
|
初一、叁年级
|
美术
|
美术学科相关资料搜集,供大家学习
|
||||||||
周水易
|
中学
二级
|
初中年级
|
音乐
|
音乐学科相关资料记录,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主持人可担任组长,也可以不担任组长,主持人限2人。
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
重点
|
如何依托学生艺术社团&苍产蝉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研究
方法
|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
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计划(可另附纸)
|
|
一、研究背景:
对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理念,师资,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但环境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环境被称之为潜在的课程,是无声的教育,尤其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校园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有着强大的“立德树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陶冶师生情操,规范师生行为,指导学校各方面工作,而且能够激发师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群体意识,更能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正能量,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及每个校园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促进师生间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维护学校的长期稳定,对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生社团是活跃和丰富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为广大同学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在推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面起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社团是指由艺术特长或艺术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建的学生团体,如:合唱、舞蹈、管乐、摄影、书画等等。学生艺术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力军,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营造出高品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得到积极的发挥,有效促进了校园其他各项建设的有序开展,因此,学生艺术社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价值: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艺术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文精神的回归,影响着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上讲,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既有与艺术课程相联系的地方,又有着与课堂教学相区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目前,我们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教师知识灌输学生被动仍是主要方式,作为学生自愿参加的社团以轻松的心态进行自主地学习,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艺术类社团,要求参与者通过艺术作品(演唱,舞蹈,绘画,雕塑,摄影)感受和体验生活与艺术之美,进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叁、研究目标:
1、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
2、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养,根据学生特点创造性地组建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研究内容:
1、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与功能。
2、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3、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及策略。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梳理相关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借鉴,寻求依托学生艺术社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调查研究:以师能考核、问卷、听课等调查研究学校的师资和学生的艺术特长品质,分析调研结束,确立学生艺术社团的类别。
行动研究:根据理论和调研分析,确立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管理的策略。
比较研究:从前后学校文化的发展变化比较,为研究的过程提供修正数据和经验。
六、课题研究:
本课题计划一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成下列4个阶段展开。
1、准备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9月—10月),理论学习,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
2、理论研究阶段:第二阶段(2014年11月—12月),课题核心组和各研究小组,对依托学生艺术社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策略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开展相应的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在这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工负责,研究制定依托学生艺术社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实施方案,并组织全体成员和相关领导对方案进行研讨论证。
3、实践研究阶段:第叁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根据方案进行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及管理的设置,进而进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教学实践探究。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
4、总结阶段:第四阶段(2015年6月—7月),通过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