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1-2
周
|
音乐与人生
|
2
|
1、在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习中,使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内容。
2、聆听音乐,对比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3、掌握有关鉴赏音乐的方法。
|
结合音乐作品,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其艺术作用
|
节奏练习
|
|
第
3-4
周
|
高亢的西北腔
|
2
|
1、聆听叁首民歌,感受、体验其内容、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
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的内在原因
|
学唱西北民歌
|
|
第
5-7
周
|
独特的民族风
|
2
|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唯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襄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
探究其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
分辨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
|
第
8-9
周
|
醇厚的中原韵
|
2
|
1、聆听音乐,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认识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局式结构方法。
|
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
练习创作鱼咬尾四句式曲子
|
|
第
10-11
周
|
飘逸的南国风
|
2
|
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形成的原因。
|
总结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
学唱《弥渡山歌》
|
|
第
12-13
周
|
鼓乐铿锵
|
2
|
1、聆听音乐,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
根据音乐能想象音乐表现的音乐内容
|
练习打击乐器
|
|
第
14-15
周
|
丝竹相和
|
2
|
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及特色演奏乐器
|
能分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
|
听辨乐器音色
|
|
第
16-17
周
|
京剧大师梅兰芳
|
2
|
1、聆听音乐,感受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2、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
3、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
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
|
学唱《贵妃醉酒》一两句
|
|
第
18-19
周
|
现代京剧
|
2
|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聆听音乐,了解唱段的特点,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
探究认识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
|
学唱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