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淡化知识的传授,强调音乐审美体验,要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高中一线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本文尝试着从①多元化聆听,深层次体验音乐②发挥想象力,理解感悟音乐③ 勇于实践,表现创造音乐这叁方面来阐述自己对新课程音乐教学模式的理解。
【关键词】聆听 想象 实践 创造
新课改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淡化知识的传授,强调音乐审美体验,要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高中一线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下面谈谈我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苍产蝉辫;多元化聆听,深层次体验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音乐鉴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听的过程、听的艺术,同时鉴赏又是一种音乐实践,只能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获取“聆听”的机会。
新教材第一课就是学会聆听,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有时,教师一味的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培养学生欣赏习惯。不能不考虑学生的认识基础、个性特点,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如何聆听音乐。我们应该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把全部的教学活动都牢固地建立在多元化聆听音乐,深层次体验音乐上。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敏锐的听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其产生欣赏的热情,同时刺激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的感知和体验音乐。如《聂耳》一课,让学生欣赏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码头工人歌》时,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聆听: 1、听着这音乐,你想到了怎样的场景?2、你感受到了劳动人民怎样的心声?这时的工人还是消极的被压迫着吗?从哪一句中反映出码头工人不甘受压迫的?3、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为什么出现大量叁连音的节奏?它起着怎样的作用?
就这样,学生们分别带着这些问题,聆听了音乐。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是生动热烈的讨论,时而是激烈的争论,争执不下……
二、&苍产蝉辫;发挥想象力,理解感悟音乐
列宁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可见,一个人的想象力是非常的重要。而音乐艺术则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叙述法或讨论法来表达自己所想象到的音乐情境,也可适当地选择一些不同的图画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情绪及意境。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但不要设置条条框框,应该让学生自由想象,也许学生的想象更加贴近音乐。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时,按过去的做法,我会给学生一段一段的认真讲解,引子部分,使人感觉到舞会的豪华与隆重。圆舞曲部分表现了节日舞会的欢乐场面,中段部分表现了……但是,后来这些我都没有讲,而是就给学生介绍了固定乐思和圆舞曲的主旋律,让他们在熟悉主题的情况下给予他们自由的想象空间。有一个学生说:我感受到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初恋情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还有一个学生说:柏辽兹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表现更具感染力,他的光怪陆离的大胆想象,会使他想起唐代诗人李贺:一位带着病态苦闷的梦想去燃烧生命热情的鬼才。这些想象难道不比老师枯燥的讲解更有意思吗?我觉得学生已经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音乐,也就没有必要再讲那些可说可不说的废话了。由此可见,只要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启发就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也就可以使他们很好地理解音乐。只有理解了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拓展——创造音乐。
叁、 勇于实践,表现创造音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给学生实践(音乐表现)的机会,又怎能使之真正地领悟到音乐的真谛呢?
所以我尽量多的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如印尼民歌《星星索》,乐曲悠扬、前紧后松、略带哀伤、唱法松弛,要了解克隆宗音乐的特点这些没有什么比学生参与演唱更好的办法了。在演唱教学中,以聆听音乐入手,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由学生自己从速度、力度、音色等几个方面去体会歌曲的表现手法,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文化环境了解歌曲的意境。当学生唱会歌曲后,再根据自己对歌曲的领会,用伴唱、齐唱等形式不遗余力地把歌曲表演了一番,既有个性的展现又体现了合作的力量,精彩极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学期结束时将期末音乐考试与综合性艺术表演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的目的是培养广大的、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音乐欣赏者、爱好者。着名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打开知识宝库有叁把钥匙,即数学、文学、音符。”作为学校的艺术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特有的魅力,帮助学生真正完美地掌握这叁把钥匙,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懈的努力。